阿格隆隘口
![]() | |
---|---|
阿格隆隘口 Pass of Aglon | |
地理 | |
类型 | 隘口 |
地理位置 | 多松尼安以东,希姆凛以西 |
住民 | 诺多族精灵 |
描述 | 一条寒冷多风的狭窄通道,西部极其陡峭 |
气候 | 严寒、多风 |
概要 | |
发音 | [ aglɔn ] |
别名 | 阿格隆峡谷(Gorge of Aglon)[1][2] |
事件 |
骤火之战 泪雨之战 |
涉及书目 |
《精灵宝钻》 《贝烈瑞安德的歌谣》 《中洲的变迁》 《失落之路》 《精灵宝钻争夺战》 |
画廊 | 阿格隆隘口相关的图片 |
配图:by Matěj Čadil |
阿格隆隘口(Pass of Aglon)是多松尼安与希姆凛西边的高地之间的狭道,位于贝烈瑞安德的东北部[3][4]。第一纪元初至第一纪元455年间,此地隶属于凯勒巩与库茹芬的领地——希姆拉德。
地理概况
阿格隆隘口西侧是多松尼安高地的陡崖,极为险峻。它是进入多瑞亚斯的关口,从北方吹来的寒风终年贯穿其间[5]。 它约有六里格长,西边就是多松尼安高地的陡崖。阿格隆隘口的气候极为寒冷,因为来自北方的寒风连年不断的刮过此地。
地区历史
费艾诺的两个儿子,凯勒巩与库茹芬调派希姆拉德的军队,将此地严防死守。大约十里格以东,他们的长兄迈兹洛斯在希姆凛山上建造了他的要塞,以保护这合围中的险要之地[5]。
第一纪元400年,守卫在阿格隆隘口的斥候,发现失踪了84年的阿瑞蒂尔和另一精灵(即阿瑞蒂尔之子迈格林)骑马前往阿洛斯渡口。斥候即刻通报,库茹芬觉得此事有蹊跷,于是从隘口南下,驻扎在阿洛斯渡口附近。因而,两天后,追踪妻儿的埃欧尔在希姆拉德境内没走多久,便被库茹芬的骑兵拦下。[6]
在第一纪元455年的骤火之战中,魔苟斯的大军付出惨重代价,强力突破了阿格隆隘口,迫使凯勒巩与库茹芬沿多瑞亚斯边境向西南撤退。[7]
此后,在多松尼安与东边防线上的幸存者,投奔了在战火中屹立不倒的希姆凛,并将阿格隆隘口封锁了一段时间。因而,那段时期内,奥克无法经由此路进军贝烈瑞安德。[7]
然而,在第一纪元472年的泪雨之战后,费艾诺众子撤离了北方,魔苟斯占据了狭道[8],又派来奥克驻守[1]。阿格隆隘口自那之后再不曾被夺回,而贝烈瑞安德北方的其他领土也同样如此。
名字与词源
Aglon 意为“狭窄通道”[9],它可能是由 agor(“狭窄”)和 lond(“隘口”)构成。阿格隆有时也以 aglond 的形式出现[10],这可能是 aglon 的早期形式。
其他版本
在《中洲历史》中,阿格隆隘口又被称为“阿格隆峡谷”[2](Aglon's gorge 或 Gorge of Aglon)。
《贝烈瑞安德的歌谣》
《中洲历史》第三卷的《蕾希安之歌》的第七部分中,有如下描写。这是阿格隆隘口首次在北方版图上出现,也是首次被注明是费艾诺众子的领地,它被设置在陶尔-那-浮阴的东边地界处。
“ |
没有其他路可以通向北方, |
” |
在这首长诗的第十部分中:
“ |
那是最快的捷径 |
” |
在这一部分中,又补充了两个新的地理元素,希姆凌(即日后的希姆凛)山,在阿格隆峡谷和明迪布河的东侧。[13]
在未写成诗篇的部分,也有提到阿格隆:
“ |
辛葛率军前去对抗纳国斯隆德,但听说露西恩早已离开那里,而凯勒巩与库茹芬也已经逃往了阿格隆。于是他派了一名使者前往阿格隆。 |
” |
在后文的补充说明中,辛葛派遣使者去往阿格隆,是向凯勒巩与库茹芬索要赔偿,并要求他们援助露西恩。[15]
《中洲的变迁》
“ | 费艾诺众子的守卫塔是希姆凌的高山,他们的藏身之地是阿格隆峡谷。峡谷深深切入希姆凌与陶尔-那-浮阴之间,黑暗又湍急的埃斯加尔都因河在谷地间奔流。 | ” |
在泪雨之战的片段中,也有提及:
“ | 最后,他们被远远地驱离了原有的驻地,奥克占满了阿格隆峡谷,而希姆凌山上全是魔苟斯的仆从。 | ” |
在最早版本的《精灵宝钻》地图中,阿格隆峡谷出现在地图的北方部分。[17]
在最早版本的《贝烈瑞安德编年史》版本Ⅱ中,“阿格隆峡谷”更名为“阿格隆隘口”,它被设置在陶尔-那-达尼安和希姆凌山之间。这一设定被保留了下来,一直沿用到了《精灵宝钻》中。[18]
《失落之路》
《中洲历史》第五卷第二部分第六章《精灵宝钻征战史》中,提及了芬罗德(即日后的菲纳芬)众子的领地,西起希斯路姆与多松尼安之间的西瑞安隘口,东抵纵深峡谷阿格隆。后文同《精灵宝钻》和《中洲的变迁》的记述相同。[19]
据本书第三部分《词源及语法》记载:
“Aglon”一词,源于“AK-”意为“狭窄的、受限的”,可解释为“隘路、高墙之间的通道”[20];又源于“LOD-”,有“londë”,意为“窄道、窄路、隘口”,在诺多林中写作“lhonn”[20]。
《精灵宝钻争夺战》
- 第一纪元60年,安格罗德与艾格诺尔驻守的多松尼安,东抵阿格隆。而阿格隆也是“迈兹洛斯防线”开始的地方[1]。
- 第一纪元402年,北方防线爆发了比142年前更为激烈的战斗,奥克企图攻破阿格隆隘口,但迈兹洛斯与玛格洛尔得到了芬罗德(即日后的菲纳芬)众子和贝奥的援助,因而魔苟斯的计谋并未得逞[1]。
- 第一纪元455年,骤火之战爆发。奥克突破了希姆凛山的两翼,穿过了阿格隆和盖理安河与凯隆河之间的地区,深入东贝烈瑞安德大肆掠劫。带领众多骑兵弓箭手驻守在阿格隆后方的凯勒巩与库茹芬也被击溃,他们带领幸存者,沿多瑞亚斯北方边界一路向西,最终来到了西瑞安河谷[1]。
- 第一纪元472年,泪雨之战后,“迈兹洛斯防线”不复存在,阿格隆峡谷中充斥着奥克,希姆凛山上由安格班的士兵把守[1]。
来源与注释
- ↑ 1.0 1.1 1.2 1.3 1.4 1.5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The War of the Jewels,Part One: The Grey Annals。
- ↑ 2.0 2.1 非官方译名
- ↑ 精灵宝钻,贝烈瑞安德及北方地图。
- ↑ 精灵宝钻,地图译名对照。
- ↑ 5.0 5.1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四章,贝烈瑞安德及其诸国。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六章,迈格林。
- ↑ 7.0 7.1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八章,贝烈瑞安德的覆毁与芬国昐的陨落。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二十章,第五战役——尼尔耐斯·阿诺迪亚德。
- ↑ 精灵宝钻,附录-附录三,名词索引。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The War of the Jewels,Part Three: The Wanderings of Húrin and Other Writing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Quenta Silmarillion, III. Maeglin。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III-The Lays of Beleriand,III. The Lay of Leithian。VII.Beren and Felagund before Thû
- ↑ 贝伦与露西恩,第八章,《蕾希安之歌》余下的故事情节。
- ↑ 13.0 13.1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III-The Lays of Beleriand,III. The Lay of Leithian。X.The attack by Celegorm and Curufin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III-The Lays of Beleriand,IV. The Lay of Leithian Recommenced。
- ↑ 15.0 15.1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III-The Lays of Beleriand,III. The Lay of Leithian。Unwritten Cantos
- ↑ 16.0 16.1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IV-The Shaping of Middle-earth,III. The Quenta。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IV-The Shaping of Middle-earth,IV. The First 'Silmarillion' Map。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IV-The Shaping of Middle-earth,VII. The Earliest Annals of Beleriand。The second version of the earliest Annals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V-The Lost Road and Other Writings,Part Two: Valinor and Middle-earth before The Lord of the Rings, II. The Later Annals of Valinor。
- ↑ 20.0 20.1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V-The Lost Road and Other Writings,Part Three: The Etym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