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其他的词条可能与此词条重名或近似,请参阅消歧义页面Disambig.png

蕾希安之歌Lay of Leithian)是一首精灵族的长诗,讲述了贝伦露西恩的故事,讲述他们追寻精灵宝钻的过程,以及他们最终从曼督斯的殿堂回归。据说它是第二长的叙事诗歌。(最长的是《胡林子女之歌》,它讲述了图林涅诺尔的故事)

概要

诗歌讲述了贝奥家族贝伦与父亲巴拉希尔等人在骤火之战后继续抵抗邪恶,但在巴拉希尔等人牺牲后,贝伦不得不逃离多松尼安。他一路向南,最终到达多瑞亚斯,在森林里邂逅了露西恩·提努维尔。他们爱上了彼此,却遭到露西恩的父亲,多瑞亚斯之主辛葛的反对,他提出了一个几乎无法实现的要求:要安格班地底深处魔苟斯铁王冠上面的一颗精灵宝钻作为女儿的嫁妆。得到了纳国斯隆德之主芬罗德·费拉贡德的帮助后,贝伦踏上了绝望的旅程。他们北上时被索隆俘获并囚禁,露西恩穿越重重艰险前来救援,靠着胡安的帮助救出了贝伦,但芬罗德不幸牺牲。

他们凭借露西恩的魔法潜入安格班,并且偷到了一颗精灵宝钻。不料在他们的逃脱时,贝伦拿着宝钻的手被妖狼卡哈洛斯从手腕处咬断。尽管没能带回精灵宝钻,辛葛仍接纳了他们。吞噬了精灵宝钻的妖狼最终被杀死,贝伦和胡安却因此死去,悲伤的露西恩也随之逝去。露西恩在曼督斯本人面前恳求,曼督斯同意二人一同以人类的身份复生。重回人世后,他们在欧西瑞安德生活了一段时间。露西恩成为了必将逝去的凡人,终与她世间最爱的人一同离开了这个世界。

章节概述

第一歌:介绍埃路·辛葛多瑞亚斯
第二歌:讲述戈利姆的背叛,巴拉希尔等人牺牲,贝伦发誓复仇
第三歌:讲述贝伦与露西恩·缇努维尔的相遇
第四歌:讲述辛葛要求一颗精灵宝钻作为嫁妆
第五歌:讲述露西恩逃出多瑞亚斯
第六歌:讲述贝伦来到纳国斯隆德寻求芬罗德·费拉贡德的帮助,以及凯勒巩库茹芬的密谋
第七歌:讲述芬罗德和夙巫的对决,芬罗德最终落败
第八歌:讲述凯勒巩和库茹芬囚禁露西恩,以及胡安与露西恩的相遇
第九歌:讲述胡安与夙巫对战,露西恩救出了贝伦
第十歌:讲述贝伦与露西恩的分离,以及他们偶遇凯勒巩和库茹芬
第十一歌:讲述贝伦与露西恩的相聚,他们往桑戈洛锥姆前进
第十二歌:讲述芬国昐与魔苟斯的决斗,露西恩用迷咒使卡哈洛斯陷入沉睡
第十三歌:讲述露西恩在魔苟斯面前跳舞,在她施展迷咒后,贝伦盗取了一颗精灵宝钻
第十四歌:讲述贝伦与露西恩逃离安格班,但被卡哈洛斯阻拦

词源释义

蕾希安(Leithian) 的意思是 "从束缚中得到释放" ,源自于动词leithia,"释放、解脱" (leithia则源自动词leith,其意思是“给予自由”,词根为lek)。[1]

这个单词的词源十分特殊,因为它是唯一一个通过在动词的词尾加上-n构成的名词,尽管它可能与原始昆迪语(Primitive Quendian)的词尾有关,如-nê, -nâ。在这种解释下,名词leithian源自早期的古老辛达语lektiane

名字来源

本诗标题“蕾希安”被托尔金译为"从束缚中得到释放",但他从未解释这个名字。它可能来自于本诗的一个关键情节,即贝伦从魔苟斯王冠上撬下一颗精灵宝钻时:


看哪!精灵之地的希望

费艾诺的火焰,晨曦时分的光芒
比太阳和月亮更为古老,
由此终于挣脱束缚,
逃离黑铁,落入凡人手中。[2]

—— 《贝烈瑞安德的歌谣》

这一段剧情对于《精灵宝钻》也十分重要,这颗宝钻后来为中洲四散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并由水手埃雅仁迪尔置于苍穹之中,被视为光明到来前的预兆。

因此,本诗的名字可能是为了强调《蕾希安之歌》相较于第一纪元其他传说的重要性。尽管荣誉、勇敢和复仇的欲望驱使着精灵大军对抗魔苟斯,但只有爱能战胜艰难险阻,最终从魔苟斯的铁王冠上取得精灵宝钻。

创作历程与版本

这首诗歌并非虚构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首实际存在的英文抑扬格八步诗,并记录在《中洲历史》的第三卷《贝烈瑞安德的歌谣》中。全诗现存的部分已有4223行,共计14个篇章,但托尔金从未完成过这首诗歌。可惜的是,诗歌的片段截止于故事的高潮部分:贝伦的手腕被安格班的看门妖狼卡哈洛斯咬断。诗歌余下的部分从未写出,但列出了散文体的纲要。[3]

《蕾希安之歌》创作于1925年至1931年间,最初的版本是十分粗糙的手稿,托尔金在创作期间誊写了出了一份手写稿,并逐一记录了日期,克里斯托弗在《贝烈瑞安德的歌谣》中称之为A版。托尔金第一次记录创作时间是在第557行,但这些日期其实是他誊抄整理好的日期,而不是创作日期。他最后一次记录的日期位于第4085行,是1931年9月17日。在此后不远的第4223行,这首诗就被放弃了。在创作期间,托尔金还制作了一份打字稿,克里斯托弗在《贝烈瑞安德的歌谣》中称之为B版。托尔金对手写稿A进行过多次修改,这些改动中的大多数在不同的时间被纳入了打字稿B;与此同时,B版在打字时做出的一些进一步的改动却没有在A版中发现。B版里做出的许多修改十分重大,一部分旧有的打字稿完全被新的诗句覆盖了。B版没有标明日期,但托尔金在1926年8月16日便已经在日记中提及它的存在,B版结束的位置与A版相同。在1929年底之前,他把打字稿交给了C.S.刘易斯阅读。在当年12月7日刘易斯写给他的相关信件里说道:[4]


我昨晚熬夜读到了故事里贝伦和他的诺姆族同伴在纳洛格河的源头击败了奥克巡逻队,用rēaf(古英语:“从杀死的人身上剥下来的服装和武器”)来伪装自己的地方。我能相当坦白地说,有很长时间我没有这么愉快的夜晚了:这和出于个人兴趣阅读一位朋友的作品没什么关系。我本该就像在书店里捡起一位不知名作者的作品那样来享受这个故事。有两件事十分明确,那就是故事背景的真实感与神话的价值:一则神话的精髓在于它应该在没有玷污造物主寓言的同时令读者想到早期的那些寓言。[5]
—— C.S.刘易斯


A版的文本没有标题,但在装订成本的草稿封面上写着“缇努维尔”。在早期提到这首诗的时候托尔金就是这么叫它的。

在《魔戒》完结后,托尔金重写了《蕾希安之歌》的部分片段,这些新诗被称作《蕾希安之歌》的修订版本。

其他创作

还在创作中的五行

托尔金的文稿结束于贝伦的手腕被妖狼卡哈洛斯咬断的情节

那张污秽残酷的嘴

吞没了宝钻神圣的光辉。

一页零散的手稿上给出了还在创作中的五行,讲述贝伦用左手护卫露西恩,露西恩眼见贝伦受苦而惊叫。从内容上看,应该是上文的后续。[4]

贝伦脚下蹒跚,倚在墙上

却依然想用左手卫护
美丽的露西恩,她眼见他受苦
不禁失声惊叫,急痛中她屈身
往地上慢慢滑倒。

诗歌的结尾

1931年末,《蕾希安之歌》被放弃。但托尔金此时已大致完成了“叙事结构”的最终形式,即出版的《精灵宝钻》的文风。

在完成《魔戒》后,他对《蕾希安之歌》进行了大量修订,但他从未扩写诗歌版本的故事,只在一页零散的手稿上写了一段,题为“诗歌末尾的片段”。主要是对森林和溪水的描写,提到亡者在大海彼岸安逸的失落之境静坐等待,每个纪元末能听到一声叹息,而“你们”已将亡者遗忘(并不清楚诗歌中的“你们”指的是谁)。


森林里小溪静静流过,

高高的林木默默矗立
纹丝不动,树荫浓密
斑驳的影子映在树皮
树下是河水晶莹的翠绿。
忽然一阵颤动传遍叶梢,
风声呢喃犹如凉爽的静寂;
山坡下传来回音,
冰冷如同死亡,
轻浅犹如沉睡者的呼吸:
“漫长的道路,以暗影铺就
从未有谁的足迹踏上,
翻过山岭,越过海洋!
在远方,远方有大片的安逸之地,
但失落之境尚需更往前航,
亡者在那里静待,你们却已把它遗忘。
那里没有月光,没有语音,
没有心跳的声响;唯有幽深的叹息
每个纪元只闻一度
叹息一个纪元的消亡。在远方,远方坐落着
等待的国度,亡者在那里静坐
沉湎于思绪的幽影,没有月光照亮。


这一片段可参考《精灵宝钻》中记载的故事结局:


但露西恩去了坐落在西方圣土的众多屋宇以外、世界边界之上的曼督斯殿堂,那是埃尔达灵魂的指定归宿。那些等候者坐在此地,沉浸在自身思绪的阴影中。



拓展阅读

来源与注释

本词条部分内容来自 Tolkien GatewayLay of Leithian 词条。本维基基于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分享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