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汗
| 这篇文章刚刚完成,还需要进一步校对和完善。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需要校对的词条列表。编辑者签名:。 |
![]() | |
---|---|
洛汗 Rohan | |
基本信息 | |
别名 |
里德马克 马克 |
地理位置 | 北至范贡森林,南及白色山脉,西抵艾森河,东达恩特沛河 |
主要城镇 |
奥德堡 黑蛮祠 号角堡 上河村 |
领土 |
东埃姆内特 西埃姆内特 伏尔德 东伏尔德 西伏尔德 北高原 |
国情信息 | |
人民 | 洛希尔人 |
语言 |
洛汗语 西部语 |
政体 | 君主制 |
领袖 | 洛汗国王 |
历史信息 | |
建立年份 | 第三纪元2510年 |
王室第一脉 | 第三纪元2510年 - 2759年 |
王室第二脉 | 第三纪元2759年 - 3019年 |
王室第三脉 | 始于第三纪元3019年 |
配图:《指环王》系列电影中的洛汗国旗 |
洛汗(Rohan)是位于刚铎北方的人类王国,这里住着洛希尔人。他们以驯养马匹著称,是刚铎人的重要盟友。
背景
在第三纪元1200年,刚铎国王与罗瓦尼安的人类结成了紧密的联盟,他们是第一纪元哈多家族的近亲,同为杜内丹人的后裔。第三纪元2000年,这支人类部族的一个自称为伊奥希奥德人的分支从安都因河谷搬到了黑森林北部,击败并驱散了原本盘踞在此的黑暗势力,并定居下来。这股黑暗势力源于安格玛巫王,当时他的黑暗王国坐落在迷雾山脉的东侧。
与此同时,在警戒和平时期蔓延的大瘟疫使得刚铎的卡伦纳松地区荒无人烟。这使得刚铎逐渐失去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当地的黑蛮地人酋长重新获得了统治权。在宰相奇瑞安执政期间,卡伦纳松被巴尔寇斯人攻占。[1]
在第三纪元2509年,为了防止中洲东北部的人类与迷雾山脉奥克的联合入侵,宰相奇瑞安传信给伊奥希奥德人求援。他的使者波隆迪尔成功到达了伊奥希奥德人居住的地区,并面见了伊奥希奥德人之王——埃奥尔。埃奥尔收信后同意援助刚铎。他带领部下日夜奔驰,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了凯勒布兰特原野上,与刚铎军队并肩作战,赢得了凯勒布兰特原野之战。
“ | 骏骁勇骑今何在?吹角长鸣何处闻? 高盔铁衣今何在?明亮金发何处飘荡? 诗琴妙手今何在?赤红火焰何处照映? 春华秋实今何在?麦穗何处欣欣向荣? 俱往矣,如山岗微雨,草原飘风。 落日西坠,幽影深远。 死木燃尽,谁人收取炊烟? 谁能见,岁月流逝西海何时归? |
” |
作为酬答,奇瑞安邀请埃奥尔来到位于阿蒙安瓦尔的埃兰迪尔之墓前,共同发誓确立了两国之间的友好联盟和两国人民之间的长久友谊。这就是著名的“奇瑞安与埃奥尔之誓”。同时,奇瑞安也把荒芜已久,但依旧肥沃丰饶的卡伦纳松平原赠与埃奥尔及其子民,他们可以在此自由居住,刚铎不加干涉。
“ | Vanda sina termaruva Elenna.nòreo alcar enyalien ae Elendil Vorondo voronwë.Nai tiruvantes i hárar mahalmassen mi Nǘmenar i Eru i or ilyë mahalmar eä tennoio. 以星引之地的荣耀与忠贞者埃兰迪尔的信仰为念,愿西方王座之上的诸神和凌驾一切王座的至尊者相佑,此誓永存不渝。[2] |
” |
—— 奇瑞安
|
历史
埃奥尔带领他的人民迁居到了卡伦纳松平原,并赶走了未经洛汗允许就定居在此地的黑蛮地人。埃奥尔还建立了洛汗的第一个城市,奥德堡。埃奥尔在北高原与东夷作战时失去了生命。[3] 洛希尔人的迁移持续到了第二任国王布雷戈在任期间。布雷戈带领洛汗人民坚守防线,抵挡了心怀恶意的东夷与黑蛮地人,并且将剩余的奥克与巴尔寇斯人驱逐出了北高原。布雷戈也建成了美杜塞尔德的金殿,并把洛汗的首都由奥德堡迁到埃多拉斯。
阿尔多王是洛汗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开创者。他完成了洛汗占领艾森河东部的大业。在他的统治时期,洛希尔人的数量迅速增长,其中的一些甚至进入了埃瑞德宁莱斯的山谷中定居。他们的定居地包括祠边谷。阿尔多成功地把所有黑蛮地人的残部逐出了他的王国边界。其后,洛汗在戈尔德威奈的统治下日趋繁荣。但当边界守卫松懈时,黑蛮地人又开始慢慢地潜回西伏尔德的北部,定居在艾森加德环场附近以及范贡森林的南缘。[1]一支强大的黑蛮地人力量逐渐被建立成型,为此,国王狄奥被迫由埃多拉斯向北骑行,以武力驱赶再次壮大的黑蛮地人。最终,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他无法收复艾森加德环场。在接下来的年间,黑蛮地人得以喘息,并持续骚扰洛汗边境。与此同时,他们也与洛汗人杂居在一起,两个民族间首次有了融合。
洛汗王室的第一支血脉持续了249年,直到第九任国王“锤手”海尔姆为止。在第三纪元2758年,洛汗再次被黑蛮地人侵略。此次侵略者的领导人为伍尔夫,弗雷卡之子,他同时具有黑蛮地人与洛希尔人的血统。其父原为海尔姆王的侍从,父子俩却因嫉恨背叛了国王。战争开始后,埃多拉斯陷落,国王海尔姆不得不在号角堡内避难,直至刚铎与黑蛮祠的援军在一年后到来,击退侵略者。国王的外甥弗雷亚拉夫在一次勇敢的偷袭中收复了埃多拉斯,并在此后的战争里把黑蛮地人驱赶到艾森河和阿多恩河的对岸,解放了洛汗全境。他因此获得了极高声望,接替海尔姆成为了洛汗国王。洛汗王室的第二支血脉,便自他开始。
自那时起,历任洛汗国王都在西伏尔德的北部长期派驻了大量兵力,以防止黑蛮地人的再次入侵。该地区长时间保持了和平,除了在某些时候,国王伏尔克威奈也需要来自刚铎的援助以驱赶一些来犯的黑蛮地人。[3] 不过,和平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该地区的人民大多为黑蛮地人与洛希尔人的混血,并且并不忠于埃多拉斯。[1]
此后不久,萨茹曼到来了,他深受洛汗国王欢迎,并且掌管了艾森加德。因为洛汗在屡次的外族入侵中元气大伤,需要将近20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力量。他们此时,恰恰渴望一位巫师的帮助。
在洛汗刚刚结束与黑蛮地人的大战,仍处于恢复过程中时,战争仍在西部边境持续着。在两代人的时间里,洛汗边境战火不断。巧合的是,在黑蛮地人在边境频繁挑衅之时,数以千计的半兽人也涌入白色山脉,骚扰当地的洛希尔人,试图宣告自己在埃瑞德宁莱斯谷地中的居留权。布里塔王击退了他们,保全了这片土地的祥和宁静不受侵扰。在他光荣死去后。人们便认为奥克已被永远逐出洛汗国境。但事实远非如此,直至洛汗第十三代国王伏尔卡在位期间,第三纪元2864年,奥克才被完全逐出了白色山脉。
在森格尔执政期间,一位自称为“梭隆吉尔”的神秘的北方人前来为他效力,并且与他并肩作战了一段时间。
在第三纪元2960年,萨茹曼开始骚扰洛汗。并且在第三纪元3014年,他开始运用自己的法力对国王希奥顿施加影响。这仅仅是他夺取洛汗计划中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三纪元3019年,萨茹曼发动了对洛汗的全面侵略,并节节胜利。他赢得了第一次艾森河渡口之战,并在此次战争中杀死了希奥顿王的儿子希奥杰德。但最终,因着胡奥恩等恩特对洛汗的援助,他的野心挫败在号角堡。
紧接着,佩兰诺平野之战爆发。希奥顿履行了埃奥尔之誓,带着军队驰援到米那斯提力斯城下,帮助刚铎冲破层层包围,赢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令人悲伤的是,在此次战役中,希奥顿王战死沙场。他的侄子伊奥梅尔继承了王位,洛汗王室的第三支血脉自他开始。随后,伊奥梅尔与埃莱萨王一道,带领大军奔赴黑门,打响了第三纪元反抗索隆的最后一战。在那场战争中,至尊戒被销毁,邪黑塔倒塌,索隆被彻底摧毁。
如今,刚铎宰相的统治已然结束,国王埃莱萨自北方归来,加冕为王。伊奥梅尔王和埃莱萨王,再次发下了旧时的联盟誓言。卡伦纳松平原,那片自奇瑞安的时代就被赠予洛汗的沃土,被埃莱萨王正式宣布归属于洛希尔人。此后,两位国王为了中洲的和平自由,又多次并肩作战,直至索隆留下的罪恶被悉数荡清。
“ | 尽管索隆已被消灭,他挑起的憎恨与邪恶却未平息,在白树得以和平成长之前,西方之王还要征服许多敌人。无论国王埃莱萨前往何处,伊奥梅尔王都追随在侧。远过鲁恩内海,南至遥远平原,都能听到马克骠骑的如雷蹄声,绿底白马的旗帜飘扬各地,直至伊奥梅尔年迈老去。[3] | ” |
描述
领土及城镇
洛汗的边界为:
西部:艾森河一线,紧邻着萨茹曼所掌控的艾森加德环场;艾森河的支流——阿多恩河一线;西部紧邻着宿敌黑蛮地人的地区。
南部:白色山脉
东南部:格蓝希尔河,作为刚铎与洛汗的界河
东部:恩特沛河
北部:利姆清河,大河安都因的支流。
洛汗最重要的地理特征是恩特沛河。它把广大的平原地区分为东埃姆内特与西埃姆内特两片。它的支流雪河也是东伏尔德与西伏尔德的边界。其余的领土区域为北高原,伏尔德和南、北河套等。
洛希尔人还在白色山脉间发现了许多刚铎人早已废弃的堡垒与避难所,例如黑蛮祠,欧尔桑克塔和号角堡。他们重修了这些地方供自己使用。
洛汗的首都是一座屹立在白色山脉山肩上的要塞——埃多拉斯。洛汗境内的另一大城市为奥德堡。它是东伏尔德的首府,更是早年间由“年少的”埃奥尔一手建立的城市。可以肯定的是,洛汗境内还存在着其他城市,但各种资料中都未提到它们的名字。
在魔戒大战期间,洛汗实际掌控的边界只有刚铎的约三分之一大小。因为在数十年的战火中,洛汗的边界缓慢却不断地向内收缩。[请求来源]
气候与乡野
洛汗的乡野被描述成一块水草丰美的草原牧场。碧绿青翠的牧草连绵不绝,好似“绿草的海洋”。大多数洛希尔人都以小型村镇或农庄的形式定居。
军事
军衔
洛汗的军队由各个元帅指挥统领。“里德马克第一元帅”是洛汗军队中最高的军衔,掌管着王城埃多拉斯的防卫,同时控制着王城禁卫军和周围的王室领地、祠边谷等地区。在年轻时,希奥顿王曾亲自掌管着埃多拉斯的防务,所以在魔戒大战开始时,就无需再任命一位第一元帅了,由希奥顿王本人行使该职权。
第二和第三元帅就没有固定的职责了,他们的职权随着国家的实际需要而变更。在魔戒大战期间,“里德马克第二元帅”由希奥顿的儿子,王子希奥杰德担任,他的驻扎地为海尔姆深谷。当时的“里德马克第三元帅”为伊奥梅尔,他的驻扎地为伏尔德地区的奥德堡。
在魔戒大战结束后,一个新的军衔“东马克元帅”被伊奥梅尔王创建。这个头衔被授予埃尔夫海尔姆,他与格里姆博德共同领导洛希尔人打响了第二场艾森河渡口之战,并在在此后战役中大败阿诺瑞恩的侵略者。[1] 他的职责范围为洛汗的东部地区。
军队编制
在战争或动乱时期,每一位马克元帅麾下都有一支随时可以作战的直属伊奥雷德听命,这是他的一部分“亲卫军”(指驻扎在他住所的卫兵)。紧急情况下,他可以随心所欲动用。
与刚铎的联盟
刚铎与洛汗的联盟从第三纪元2510年开始。在那一年,东夷对刚铎发起侵略,刚铎军队战败,并退守到了利姆清河与凯勒布兰特原野之间。刚铎与北方人类长期积累的友谊在那时显现了重大作用。刚铎宰相奇瑞安派人向最近的一支北方人类——埃奥尔一族送去求援讯息。尽管该讯息成功到达的希望渺茫,但幸运的是,埃奥尔接到了求援,并承诺作出回应。他带领手下人马,星夜兼程,参加了凯勒布兰特原野之战,帮助刚铎人赢得了该战役的胜利。作为回报,奇瑞安与埃奥尔立下“埃奥尔之誓”,宣布两国永缔盟约,并把刚铎的一片自治领——广袤肥沃的卡伦纳松地区赠与埃奥尔及其族人。这份赠礼使两国互利共赢——刚铎从此有了稳定的北方防线,洛希尔人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更使两国从此缔结下深厚的友谊。
自此之后,这份誓言被两国的统治者世代履行,从未打破。第三纪元2885年,刚铎受到哈拉德人侵略。洛汗两位年轻的王子——伏尔克威奈之子法斯特雷德与伏尔克雷德,代表洛汗领兵参战。在波罗斯河渡口之战中,两人双双捐躯。在第三纪元3019年,佩兰诺平野之战爆发,国王希奥顿再次履行埃奥尔之誓,支援刚铎。最终,刚铎与洛汗的联军取得了胜利。
此后,埃莱萨王统治的年代开始了。他与伊奥梅尔王重温了埃奥尔之誓,并以国王的身份正式把卡伦纳松平原赠与洛希尔人。两国之间的长久友谊,永久存续。
与黑蛮地人的战争
黑蛮地人是一支凶狠而文明程度较低的人类部族,他们在刚铎衰落时期曾越境占据了卡伦纳松部分地区,洛汗立国后他们被逐出,因而时常与洛汗发生领土纠纷。在洛汗历史上,两族曾有过多次战争。在海尔姆王执政期间,以伍尔夫为首的黑蛮地人大举侵略,甚至攻占了洛汗首都埃多拉斯。他们最终被击退。
在魔戒大战进行时,一批黑蛮地人在萨茹曼的唆使下,联合奥克进攻洛汗,一路烧杀抢掠。最终,他们在号角堡被击败,部分俘虏被释放回黑蛮地。
词源解释
“Rohan”一词来源于刚铎地区的辛达语,意为“驭马者之国”。是辛达语词Rochand(或Rochan)的变体,包含了词根roch-
(“马”)和-and
这一地名后缀。[2]
洛希尔人对自己土地的自称为“里德马克”,或简称为“马克”。
引用与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