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 Dolfen - The Last Alliance.jpg
精灵与人类的最后联盟
Last Alliance of Elves and Men
基本信息
别名 最后联盟
主要成员 林顿王国
阿尔诺王国
刚铎王国
卡扎督姆
洛丝罗瑞恩
黑森林王国
宗旨 团结自由人民对抗索隆
成立日期 第二纪元3430年
解散日期 第二纪元3441年
事迹 最后联盟大战
涉及书目 《精灵宝钻》
《魔戒I-护戒同盟》
《魔戒III-王者归来》
《未完的传说》
配图:最后联盟 by Jenny Dolfen

精灵与人类的最后联盟Last Alliance of Elves and Men),也被称为最后联盟,是人类精灵为了对抗索隆而组建于第二纪元3430年的联军。该联盟的发起者是人类国王埃兰迪尔诺多至高王吉尔-加拉德。

成员

最后联盟的大军来自不同种族、不同王国,主要成员为:

历史

起因

第二纪元末时,为取得中洲的统治权,索隆已经与精灵争夺了千余年。彼时,忠贞派领袖埃兰迪尔带领流亡的杜内丹人逃脱了努门诺尔的毁灭浩劫,他们来到中洲,建立起了两个强大的王国——北方王国阿尔诺和南方王国刚铎埃兰迪尔成为了杜内丹人的至高王,掌管阿尔诺,而他的两个儿子管理刚铎。索隆得知他最为憎恶的埃兰迪尔不仅逃脱了沦亡,还在自家门口经营国度,不禁大为震怒。因此,过了不久,索隆便抢在杜内丹人在中洲站稳脚跟之前,于第二纪元3429年预先发起了战争,进攻新王国刚铎。索隆的大军攻下了米那斯伊希尔,摧毁了城中的白树

镇守米那斯伊希尔的埃兰迪尔之子伊熙尔杜被迫逃走,他随身带走了一棵白树的幼苗,并携妻儿乘船由安都因河南下。随后他从河口出海,去北方找他的父亲埃兰迪尔求援。与此同时,埃兰迪尔的第二个儿子阿纳瑞安防守着欧斯吉利亚斯,抵御着来自索隆的猛烈进攻。

埃兰迪尔与吉尔-加拉德意识到索隆的实力正在壮大,若不联合抗敌,迟早有一天索隆会将他们各个击破。于是,为对抗索隆的威胁,埃兰迪尔与诺多族至高王吉尔-加拉德于第二纪元3430年组建了史称“最后联盟”的联合大军。他们一路召集精灵与人类,向东挺进中洲。据传,埃兰迪尔以一如之名起誓,组建联盟,并以此为证。

吉尔-加拉德的大军自中洲西部的林顿王国而来,与埃兰迪尔的人类大军会师阿蒙苏尔。在第二纪元3431年,联盟大军一路行军至幽谷并在此处安营扎寨,休整了三年。在此期间,大军锻造盔甲与兵器,制定了进攻的计划。


“据说,集合在那里的大军,军容壮丽恢弘,在中洲已成绝响。自维拉的大军讨伐桑戈洛锥姆以来,再不曾集结起比这更盛大的阵容 。
—— —— 《精灵宝钻》:魔戒与第三纪元 [1]


最后联盟大战

详情请阅读:最后联盟大战

待时机成熟,在第二纪元3434年,最后联盟的大军兵分多路,经由多条山路翻越了迷雾山脉。各路大军当中,吉尔-加拉德伊熙尔杜带领的大军从高隘口以及卡拉兹拉斯隘口经过,索隆派出奥克企图袭扰联盟的大军,但联盟的大军人数众多,威势赫赫,魔多的奥克不敢进攻盟军,而是躲藏、潜伏了起来。大军行经至安都因大河时,他们的力量再一次得到了增强:卡扎督姆都林矮人派出了一支矮人部队加入了联盟大军,而洛丝罗瑞恩阿姆狄尔大绿林欧洛斐尔也各自组建部队加入最后联盟。但阿姆狄尔和欧洛斐尔的铠甲与武器都装备不足,且不愿听从吉尔-加拉德的指挥。

在魔多门口的“战争平原”达戈拉德上,第一场大规模的会战爆发了。在达戈拉德之战中,大绿林欧洛斐尔在未等到吉尔-加拉德命令的情况下率领装备简陋的族人对黑门发动冲锋,欧洛斐尔与多数族人因此阵亡,他的儿子瑟兰杜伊接过了指挥权。阿姆狄尔统领下的加拉兹民也损失惨重,他们和盟军的联系被斩断,在被逼到死亡沼泽中后,阿姆狄尔和他半数的军队都在战斗中阵亡。[2]尽管遭受了许多损失,埃兰迪尔和吉尔-加拉德指挥的中坚力量还是在达戈拉德之战中取得了胜利。索隆狼狈地撤回了魔多,将自己锁在巴拉督尔[3]

最后联盟的大军打进魔多,包围了巴拉督尔,这场围城战持续了七年。索隆多次反击联军,埃兰迪尔之子阿纳瑞安在一次战斗中阵亡。在最后的决战中,埃兰迪尔吉尔-加拉德都被索隆杀死,紧要关头,伊熙尔杜至尊戒从索隆的指头上切下,帮助联军赢得胜利。但伊熙尔杜并未摧毁至尊戒,而是将其视为自己应得的战利品。

至尊戒已然落入联军之手,索隆的肉身因此消亡,人类精灵的最后联盟取得了最后联盟大战的胜利,随后最后联盟便解散了。但战争的胜利并未达成联盟的目标,由于至尊戒未被销毁,索隆虽然式微,但并未被消灭。[4]

来源与注释

  1. 《精灵宝钻》:魔戒与第三纪元
  2. 未完的传说第二辑-第四章,加拉德瑞尔与凯勒博恩的历史。
  3. 精灵宝钻魔戒与第三纪元
  4. 魔戒I-魔戒同盟卷II-第二章,埃尔隆德的会议。
本词条部分内容来自 Tolkien GatewayLast Alliance of Elves and Men 词条。本维基基于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分享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