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马斯埃霍尔
![]() | |
---|---|
拉马斯埃霍尔 Rammas Echor | |
地理 | |
类型 | 城墙 |
地理位置 | 刚铎东部 |
国家/地区 | 刚铎 |
描述 | 环绕佩兰诺平野的城墙 |
概要 | |
别名 | 拉马斯 |
事件 | 佩兰诺平野之战 |
画廊 | 拉马斯埃霍尔相关的图片 |
拉马斯埃霍尔(Rammas Echor),简称拉马斯,是一道将佩兰诺平野环绕其中的外墙,它是米那斯提力斯城重要的防御工事。
地理
拉马斯外墙环绕米那斯提力斯城及佩兰诺平野的农田和牧场而建。墙体总长十里格(三十英里)以上,自明多路因山山脚延伸至安都因大河河岸,形成一条长弧。环墙的东北部距米那斯提力斯的城门最远,至少相隔四里格(十二英里)。此处墙壁高大坚固,墙上有一东门,其两侧矗立着负责卫戍的主道双堡。一条带有护墙的堤道连接着欧斯吉利亚斯城与主道双堡。[1][2]
拉马斯埃霍尔位于米那斯提力斯城以北的墙段,开着叫做佛栏奈斯特的北门,出白城后向北的道路在这里穿外墙而过,并与西大道交汇;同理,环墙位于白城以南的部分亦修建有城门,出白城后南行的道路穿过彼处。拉马斯的东南墙段距离米那斯提力斯最近,仅一里格(三英里)。该部分墙体屹立于安都因河河岸正上方,俯瞰着哈泷德河港。[3][1]
历史
拉马斯埃霍尔的建造日期并不明确。根据托尔金一份未完成的附录,这座宏伟工事始建于德内梭尔二世统治时期,伊希利恩在第三纪元2954年的沦陷是导致修建防御外墙成为必需的主要原因。在德内梭尔三十余年的掌权期内,拉马斯外墙不仅竣工,而且似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毁:第三纪元3019年3月9日,当甘道夫和皮平抵达环墙北门时,他们受到了守卫英戈尔德的盘问,后者当时正奉命维修城墙。[4][1]
第三纪元3019年3月12日,安格玛巫王带领魔多大军横渡安都因河,进攻拉马斯外墙东门。德内梭尔之子法拉米尔率领部队坚守主道双堡,但他们在超过己方十倍的敌军面前寡不敌众,被迫撤退。不久,魔多军队在拉马斯护墙上多处炸出缺口,或是将其推倒,整片佩兰诺平野都落入索隆控制。[2]
然而,毁坏的城墙却最终成为敌人的弱点。3月15日,洛汗王国增援刚铎的骠骑抵达拉马斯护墙北门处,那里的墙壁已被摧毁:若非如此,它本会成为骑兵的心头大患。洛汗援军从护墙裂口进入佩兰诺平原,由于敌人松懈了对外墙的防御,这支奇兵出乎他们意料。佩兰诺平野之战随即爆发,护墙范围之内最终没有一个敌人幸存。[5]日后,洛希尔人在《蒙德堡墓冢之歌》中如此咏唱:
“ |
如今流水粼粼,如银如泪, |
” |
名称释义
拉马斯埃霍尔(Rammas Echor)是一个辛达语名称,意为“外环巨墙”。它由rammas
(“巨墙”)和echor
(“外圈”)组成。[7]
来源与注释
- ↑ 1.0 1.1 1.2 魔戒III-王者归来,卷V-第一章,米那斯提力斯。
- ↑ 2.0 2.1 魔戒III-王者归来,卷V-第四章,刚铎围城。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VIII-The War of the Ring,Part Three: Minas Tirith, XII. The Last Debate。
- ↑ Wayne G. Hammond and Christina Scull (eds), The Lord of the Rings: A Reader's Companion, p. 546
- ↑ 魔戒III-王者归来,卷V-第五章,洛希尔人的驰援。
- ↑ 魔戒III-王者归来,卷V-第六章,佩兰诺平野之战。
- ↑ Wayne G. Hammond and Christina Scull (eds), The Lord of the Rings: A Reader's Companion, p. 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