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多蓝
卡多蓝 Cardolan | |
基本信息 | |
地理位置 | 埃利阿多南部;东大道以南,夹在白兰地河与灰水河之间的土地 |
首都 | 提殒戈沙德 |
主要城镇 | 沙巴德 |
国情信息 | |
人民 | 人类和霍比特人 |
语言 | 西部语 |
领袖 | 卡多蓝国王 |
历史信息 | |
建立年份 | 第三纪元861年(即阿尔诺分裂的年份) |
衰败年份 | 第三纪元1409年(卡多蓝最后一位王子葬身) |
灭亡年份 | 第三纪元1636年 |
卡多蓝(Cardolan)是从阿尔诺王国分裂出的杜内丹人王国。阿尔诺国王埃雅仁都尔死后,他的儿子们将王国一分为三:阿塞丹、鲁道尔和卡多蓝。
地理描述
卡多蓝的东南部以格瓦斯罗河、米斯艾塞尔到最后大桥为界。接着北面边界为东大道,西接白兰地桥,由此顺流而下的是直通大海的巴兰都因河。不过,卡多蓝还同时占有布理和风云丘陵之间的土地。[1]卡多蓝有名的地点有老林子、古冢岗、南岗和绿大道。[2]
历史
第三纪元861年,阿尔诺第十代国王埃雅仁都尔逝世。[3] 由于他的儿子们意见各异,王国被分成:阿塞丹、鲁道尔和卡多蓝。伊熙尔杜一脉在阿塞丹得以传承延续,但在卡多蓝和鲁道尔,王族血脉很快便断绝了。三大王国之间常有冲突争斗,争论的焦点在于阿塞丹所占据的风云顶以及其中保存着的一颗帕蓝提尔(阿塞丹在其他地方还拥有另外两颗帕蓝提尔)。[1]
第三纪元1050年,毛脚族进入埃利阿多。第三纪元1150年,白肤族也来到此地。[4]据此可以认为,一些霍比特人很可能定居在卡多蓝的疆域内。
与安格玛的战争
第三纪元1272年[5]前后,奥克开始侵扰这片土地。[6]大约在第三纪元1300年,巫王在埃滕荒原以北建立了安格玛王国,许多霍比特人因而迁徙到布理。[3]
由于卡多蓝和鲁道尔再无伊熙尔杜的后人留存,阿塞丹国王阿盖勒布一世要求取得阿尔诺全境的统治权。鲁道尔拒绝了这一要求,并暗中与安格玛结盟。[1]第三纪元1356年,阿盖勒布在鲁道尔的入侵中战死。[4]卡多蓝和林顿前来协助其子阿维烈格一世报仇雪恨,将敌人驱逐出了风云丘陵。
然而在第三纪元1409年,来自安格玛的大军入侵了卡多蓝,占据了风云顶。卡多蓝的杜内丹人中,残余的忠贞者在古冢岗坚持抵抗,或在后方的老林子中避难。同年,卡多蓝的最后一位王子被埋葬在古冢岗。
第三纪元1636年,留守在古冢岗的杜内丹人也在大瘟疫中被灭族。安格玛派出邪灵盘踞了该处。阿塞丹后来成功夺回这片领土,但是因为古冢尸妖的存在,人人闻风丧胆,不愿居住于此。[1]
后续
即使在阿尔诺彻底陷落和安格玛的彻底覆灭之后(第三纪元1974年[4]),卡多蓝的土地上仍是无人居住的状态。
第三纪元3018年9月22日,黑骑手由南进入卡多蓝。[4]他们在正在搜寻至尊戒的下落,而他们的领头者则在绿大道的安德拉思驻扎下来。接着,他在古冢岗逗留了几日,目的是唤醒古冢尸妖。[7]
据推测,这片领土一直维持荒废状态,直到第三纪元末北方王国重新建立,埃莱萨王回归。
名字与词源
托尔金本人是否解释过“卡多蓝”名字的由来一事已无可得知。最通常的释义是辛达语中的“红色丘陵之国”。如果是这样,那么卡多蓝(Cardolan)中的carn可意为“红色”,dol为“丘陵,山脉”,an(n)为“土地,国土”。[8][9]
Roger Clewley给出的另一种解释是:卡多蓝由诺多语中意为“房屋”的car,“隐蔽,秘密”的dolen和地名后缀-and组成,合起来意为“隐蔽房屋之地”(可指“逝者埋葬之地”)。[9]
引用与注释
- ↑ 1.0 1.1 1.2 1.3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一 列王纪事-第一篇,努门诺尔诸王。第三节 埃利阿多、阿尔诺,以及伊熙尔杜的继承人。
- ↑ 未完的传说,地图。
- ↑ 3.0 3.1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二 编年史略(西部地区的编年史)。第三纪元
- ↑ 4.0 4.1 4.2 4.3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二 编年史略(西部地区的编年史)。第三纪元。
- ↑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一 列王纪事-第一篇,努门诺尔诸王。第二节-流亡王国, 北方一脉 伊熙尔杜的继承人。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I-The Peoples of Middle-earth,207。
- ↑ 未完的传说,第三辑-第四章,搜寻魔戒。
- ↑ Wayne G. Hammond and Christina Scull (eds), The Lord of the Rings: A Reader's Companion, p. 690
- ↑ 9.0 9.1 Roger Clewley, On the Name Cardolan (#36363) dated 7 September 2012, Elfling (mailing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