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Lee - The Battle of the Pelennor Fields.jpg
佩兰诺平野之战
Battle of the Pelennor Fields
魔戒大战的一部分
时间 第三纪元3019年3月15日[1]
地点 刚铎米那斯提力斯佩兰诺平野
结果 刚铎洛汗勉强取胜
索隆的首波攻击遭遇失败,并折损了安格玛巫王
战斗双方
刚铎
洛汗
魔多
哈拉德
鲁恩
可汗德
指挥官
希奥顿
 伊奥梅尔
 埃尔夫海尔姆
 格里姆博德
 敦赫雷
阿拉贡
 哈尔巴拉德
甘道夫
伊姆拉希尔
胡林
佛朗
希尔路因
杜因希尔
杜伊林德茹芬
安格玛巫王
勾斯魔格
黑蛇
战力
六千名洛希尔人骑兵
米那斯提力斯城守军
来自刚铎其他领地的援军,未知数量
灰衣劲旅
不计其数的奥克
食人妖
18000名哈拉德人以及他们的猛犸
东夷
可汗德瓦里亚格人
远哈拉德的黝黑人类
人员伤亡
阵亡者极多,并损失了许多马匹
洛汗的希奥顿王牺牲
拉马斯环墙内没有留下一个活着的敌人。除了死在逃命中的,以及淹死在大河的红色泡沫中的,其余全数被斩杀,往东回到魔古尔魔多的寥寥无几。”[2]
配图:佩兰诺平野之战 by Alan Lee

佩兰诺平野之战Battle of the Pelennor Fields)是索隆魔戒大战中对米那斯提力斯城发起的一场战争,也是第三纪元最大的战役。它于第三纪元3019年3月15日的黎明时分打响,于落日时分结束。

在这场大战中,希奥顿王恪守“埃奥尔之誓”,率领六千名洛希尔人骑兵奔赴佩兰诺平野、援助刚铎。也正是在这场大战中,伊熙尔杜的继承人、阿拉松之子阿拉贡,“乘着来自大海的风来到刚铎王国”,王者归来,他们共同对抗来自魔多的大军。最终,洛汗刚铎获胜,索隆遭到了意料之外的失败,并折损了大将安格玛巫王


无论声名显赫还是无名小卒,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阵亡的人实在太多了;这是一场真正的大战,没有一则故事说尽它的全貌。[2]


背景

魔戒大战期间(第三纪元3018年 - 3019年),索隆对刚铎首都米那斯提力斯发起的攻势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如果米那斯提力斯沦陷,那么刚铎乃至整片中洲西部地区都将岌岌可危。因此,当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一触即发时,各方势力都做出了应对,“条条大路都奔往东方汇聚,迎向即将到来的战争与魔影的攻击”。

第三纪元3019年3月12日,寡不敌众的法拉米尔带领残军从奥斯吉力亚斯回撤,在 甘道夫和多阿姆洛斯伊姆拉希尔亲王领军帮助下他们得以逃生,法拉米尔身受重伤并且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此刻再无人能阻挡魔多的大军,他们攻破拉马斯护墙,占领了整片佩兰诺平野,包围了米那斯提力斯。北方的烽火台早已点燃,但洛汗的骠骑杳无音讯,人们的心头充满了恐惧。

战前,几乎所有居住在米那斯提力斯的平民都被撤离至刚铎南方的领地去了。

兵力

战争开始前,双方都尽可能地召集了自己的大军,随时准备着奔赴战场,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拿下这场魔戒大战的胜利。注:下文中的约数没有在文中明确写出,数据来自中土地图册上给出的估测。

联军

自由人民的西方联军数量要远远少于他们的敌人,主要由刚铎约5000人的守军,洛汗的6000骠骑与阿拉贡带来的数量不明的援军所组成。

刚铎

刚铎的守军包括米那斯提力斯的3个城防连队,他们有大约2000人的兵力,以及和各个封地应召而来的3000军队,他们的主要统帅是伊姆拉希尔甘道夫
从各地来的将士们是:

洛汗

马克之王希奥顿集结了6000马克骠骑前来支援刚铎,随军的有国王的外甥伊奥梅尔,大将埃尔夫海尔姆格里姆博德祠边谷的领主敦赫雷,以及化名德恩海尔姆伊奥温霍比特人梅里阿道克[4]。洛汗的骠骑被划分为三军,分别由希奥顿,埃尔夫海尔姆,格里姆博德统帅,在希奥顿王阵亡之后,他的外甥伊奥梅尔接替了他的指挥权。

阿拉贡

阿拉贡沿河而上带来的部队有:

索隆势力

索隆麾下的大军有着大约18000名哈拉德人[5]以及他们的猛犸、数量不详的东夷战士和数万名奥克,还有可汗德瓦里亚格人,以及远哈拉德来的黝黑人类,他们有大约7000人的兵力。这支大军是3000多年来魔多所派出过最大规模的一支军队,这支大军被描述为“自伊熙尔杜统治的时期以来,再未有过一支如此庞大规模的大军自那个山谷出发;再未有如此一支残暴而又强力的大军向安都因河的渡口攻去;然而,这支军队仅仅是魔多战争力量的其中一部分,远未达到黑暗魔君的全部实力。”[6]

经过

刚铎围城

魔多大军放火焚烧了城外的广袤平原与农场。随即,奥克们开始在城外挖掘战壕,安装攻城设施和投石机。这些设施的安装位置远在城防设施的射程之外,而米那斯提力斯的城墙似乎也在这些设施的射程以外。一些刚铎的守军因而嘲笑奥克们在做着无用功,声称就算索隆本人来了也无法攻破米那斯提力斯的城墙。[7]

然 而,当魔多大军的巨大投石器高高抛弃他们的炮弹,越过城墙径直打入城市的最底层时,守军的嘲笑声瞬间被惊慌与恐惧所取代。通过索隆方面施加的魔法,许多炮弹落下后被瞬间引爆,燃起大火。伴随着炮弹一同落下的还有那些在城外被奥克所杀害的刚铎士兵和其他人类的头颅,这更加剧了守军的恐慌心理[7]。 彼时刚铎宰相德内梭尔守在重伤的儿子身旁,无暇指挥战事,甘道夫伊姆拉希尔成为了刚铎守军的真正指挥者,在他们到达的地方,将士们都会士气大振,但当他们走开,魔多的黑影又会压在战士们的心头。

然而,纵使是这些攻城器具也无法对米那斯提力斯厚重的城墙造成明显的破坏,因此,巨大的攻城锤格龙得(以第一纪元时期魔苟斯手中的武器命名)被投入了战场。

午夜时分,格龙得被推到了城门前。在巫王对他下了邪恶的咒语之后,这巨大的攻城锤仅用了3下便击破了米那斯提力斯的城门。巫王骑马进城,除了屹立在哪里的甘道夫,城门内竟无一人敢阻拦他的步伐。然而就在一场决斗行将爆发之时,随着一声公鸡的鸣叫,黎明到来,洛汗的号角响彻原野,6000名马克骠骑驰援战场。由此,魔多方面阻扰洛希尔人增援战场的两次努力全都宣告失败。一次是在海尔姆深谷,另一次就是在阿诺瑞恩试图阻拦洛汗增援刚铎。巫王自城门前飞走了,他需要去阻拦洛汗大军的步伐,无暇再领导城门口的进攻。

骠骑冲锋

蓦地,国王对雪鬃大喝一声,骏马应声一跃而出。在他背后,他的大旗迎风招展,打出一匹白马奔驰在绿色原野上的纹章,但他奔驰得比它更快;近卫军如同奔雷,紧跟着他,但他始终一马当先。伊奥梅尔纵马疾奔,头盔上那缕白色的尾鬃因而飘扬。第一支伊奥雷德的前沿呼啸而去,如同冒着白沫的大浪奔向海岸,但是无人赶得上希奥顿。他看似癫狂,否则便是先祖的战斗狂热如同新生的烈火,正在他周身血脉中奔流。他骑在雪鬃背上,如同古代的神明,恰似世界还年轻时,维拉大战中伟大的欧洛米。他亮出了金色的盾牌,看哪!它灿烂如同太阳,骏马的雪白四蹄所到之处,长草也被照亮,映得碧绿一片。因为黎明来临了,黎明,以及从大海吹来的风都来临了,黑暗被驱离,魔多的大军在哀号,陷入了恐惧,他们四散奔逃,死亡,愤怒的马蹄从他们身上踏过。接着,洛汗的大军全体高声唱起战歌,他们边唱边杀,沉浸在战斗的喜悦里,他们的歌声壮美又可畏,甚至传入了石城之中。[5]


随着黎明而来的是马克的骑兵,他们在野人向导悍-不里-悍的带领下,取道阿诺瑞恩主大道南侧的隐秘山路,绕过了奥克的阻击部队。而环绕佩兰诺的拉马斯外墙已经被之前进攻的奥克打开了一个缺口,所以洛汗骑兵在没有遇到太多阻力的情况下就冲进了佩兰诺平野[5]

伊奥温与巫王的战斗-Laurent Alquier

希奥顿王的进攻将魔多大军自战场的北半部分赶了出去,他们向哈拉德人骑兵发起了迅捷的冲锋,希奥顿亲自斩断了黑蛇[2],砍到了哈拉德人的酋长。然而,来自魔多方面的反击很快到来,安格玛的巫王亲临前线,对洛汗大军展开攻击,并且用他自身所带的恐惧折磨这些勇敢的战士。

当巫王丑陋的坐骑对希奥顿王发起攻击时,国王的坐骑雪鬃因恐惧而失控,同国王一齐摔倒在地,雪鬃压在了国王的身上,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国王周围都是阵亡战士的尸体,周围剩下的幸存者也因巫王周身散发的恐惧而不敢靠近。凶恶巨兽用它的爪子按住雪鬃的脖子,试图吞噬希奥顿王,但国王的近卫军战士德恩海尔姆含泪起身,站到了国王面前,阻止巫王伤害国王的躯体。巫王嘲笑了这一行为,称预言说无人(男人)能杀死他。但德恩海尔姆摘下头盔,露出的是伊奥温的脸庞,对巫王说自己并非男人。黑暗势力的首领沉默了片刻,似乎因格罗芬德尔的预言而感到迟疑,但他转瞬间不再思考,无视了靠近他的霍比特人梅里,凶狠地攻击伊奥温。伊奥温挥剑杀死了他的坐骑,但巫王重又站了起来,如高塔般耸立在她面前。他大喝一声,将黑色狼牙棒砸到了伊奥温的盾牌上,盾牌应声碎裂,伊奥温的手臂也被击伤,痛苦地跪在地上。然而正当巫王试图杀死伊奥温时,梅里用一把匕首击伤了他,这把匕首于几个世纪前安格玛战争中被锻造出来。刀身被北方杜内丹人下了针对巫王的诅咒,如今终于刺中了他的目标。旋即,伊奥温用他最后的力量将剑鞘直刺巫王空洞的脸上,长剑碎裂,魔多大军的统领就这样湮灭,他的灵魂在风中消散,化为可怖的声音。黑息重伤了梅里和伊奥温二人,后者的手臂也被击伤,在这一天的余下时间中都无法再度战斗。二人被送往城中的诊疗院,洛汗大军的指挥权随后被移交给了希奥顿王的外甥与继承人,马克第三元帅伊奥梅尔。尽管巫王的死对魔多大军造成了相当的打击,但他们并没有溃散,米那斯魔古尔的副统领勾斯魔格随即接过了大军的指挥权。

与此同时,刚铎执政宰相德内梭尔的儿子法拉米尔受了重伤,德内梭尔因儿子的伤势而悲痛绝望,又因索隆透过帕兰提尔给他展现的失败景象而沮丧绝望,彻底失掉了战斗意志,疯狂之下准备将自己同儿子一齐火葬。[8]皮平和甘道夫的介入下,法拉米尔被救了回来,但德内梭尔最终却自焚而死。

彼时,洛汗大军吸引着敌人大部分有生力量,南方的哈拉德人骑着巨大的猛犸向马克骠骑们发起了冲锋,猛犸行过之处,马匹都会因恐惧而失控,或是直接被踩死在脚下。魔多大军集结在猛犸的周围,结成了一道洛希尔人无法突破的防御阵线。在见到牺牲的希奥顿王后,伊奥梅尔王表情严肃而镇静。但当他看到倒在一旁的妹妹伊奥温时,顿觉悲伤,痛苦且愤怒。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他径直朝魔多的大军发起了赴死般的冲杀。


赴死!冲锋,冲向毁灭,冲向世界的尽头!
—— 伊奥梅尔
被称为“黑蛇”的哈拉德人将领-Anke Eißmann

人数处于劣势的洛希尔人,此时因马克之王的死而尤其愤怒,如利刃一般突破了魔多大军的防线,向大敌军团的中部猛攻过去。但伊奥梅尔的愤怒出卖了他:马匹仍然对耸立的猛犸赶到恐惧,而哈拉德人大军就躲在它们的身后。勾斯魔格很快回应了伊奥梅尔的进攻。他派出了一支新的大军,当中包括手持利斧的东夷战士、可汗德瓦里亚格人、一身猩红的哈拉德人,还有从远哈拉德来的黝黑人类,貌似半食人妖,长着白眼红舌。这些被投入作战的军力中很快便有一部分占据了洛希尔人身后的阵地,彼时米那斯提力斯城内剩余的刚铎骑兵,都在胡林佛朗希尔路因伊姆拉希尔亲王等人的率领下前去驰援洛希尔人,但剩余的魔多大军占据了洛希尔人西边的阵地,将刚铎援军与马克骠骑们分割了开来。彼时伊奥梅尔与他的大军距离米那斯提力斯以南的哈泷德港还不到一里格,而当他自那里看到一支黑帆的舰队自安都因河顺流而下,带来了更多敌人之时,最后的希望似乎也已破灭。他率队下马驻守在一座山丘上,召集了所有尚能行动的士兵。计划筑起一道庞大的盾墙坚守阵地,步行战至最后一人,并作为最后一位马克之王英勇地战死。

冲出疑虑,冲出黑暗,冲向破晓。
我身披阳光,策马且歌,长剑在手。
跃马直至希望终结,生命终点:
此乃仇愤之时,战毁之时,血战直到暗夜!


王者归来

德内梭尔真知晶石内看到的其中一个景象便是,一支黑帆的敌军舰队自拉马斯外墙以南的佩兰诺平野登陆,但他没有看到的是,这支舰队上所载的实际上是阿拉贡灰衣劲旅吉姆利莱戈拉斯埃尔拉丹埃洛希尔以及大量来自刚铎南方领地的援军[9]。阿拉贡的大军乘着来自大海的风来到了米那斯提力斯,他迎风展示出埃兰迪尔的旗帜,为人们带来了光明与希望。魔多大军随即被困在了阿拉贡的大军与伊奥梅尔王的骑兵之间,“像被夹在铁锤与尖砧之间一般”腹背受敌。他们失去了巫王的指挥,自由人民的联军又从四面八方赶来,魔多大军的士兵们惊慌失措,开始四散而逃。如此,阿拉贡与伊奥梅尔于战场上重逢。战斗的局势终于逆转,尽管奥克们已经开始忙于逃亡,但许多顽强的东夷与哈拉德人不愿投降,坚守阵地,最终高傲的战斗至死,拖延了西方军队的进攻步伐。

然而,刚铎与洛汗最终还是赢得了整场战役,拉马斯外墙内没有留下一个活着的敌人,在黑门之战爆发之前,自由人民为自己赢得了一场宝贵的胜利与难得的喘息时机。太多善良勇敢的人们在战场上捐躯,为保卫这片土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活着的人无不背负着沉重的伤痛。

拉马斯环墙内没有留下一个活着的敌人。除了死在逃命中的,以及淹死在大河的红色泡沫中的,其余全数被斩杀,往东回到魔古尔或魔多的寥寥无几。只有一则遥远的故事传回了哈拉德人的地界:一则关于刚铎的愤怒与恐怖的传说[2]

从刚铎围城到佩兰诺平野之战,至此终于结束,联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取得了胜利。但黑影只是暂时退却,大敌仍未消灭。日后,洛汗长诗蒙德堡墓冢之歌记载了佩兰诺平野上这悲壮的一页[2]

影响

没有具体数据显示有多少人阵亡于佩兰诺平野之战。增援刚铎洛汗大军有一些比较准确的数据记录:总计有6000名左右的骑兵参加了战斗[5],他们中的约2000人于战斗中牺牲[9]希奥顿王也在此列。而驻守于米那斯提力斯的6000-7000名守军和阿拉贡从南方带来的援军则没有确切的伤亡数字。战役结束后两天,阿拉贡率领西方大军进攻黑门,这支军队大约有7000人左右(到达黑门时已减员到不足6000人),其中包括2000名左右的洛希尔人和5000名左右的刚铎人。阿拉贡带来的援军数量可能超过了5000人,也可能只有1000人,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伊奥梅尔指出,许多洛希尔人的马匹在战斗中死亡或受伤,他甚至不指望“能指挥超过两千匹战马”,虽然这个数量仅仅超过他在最后辩论中表示能指挥的骑兵数量的一半。在西方大军的主力朝黑门进发之前,他部署了3000名骑兵与埃尔夫海尔姆一同进攻驻扎在北方阿诺瑞恩的魔多军队。佛朗格里姆博德希奥顿希尔路因于战役中阵亡,濒临失败的压力令德内梭尔二世选择了自杀。米那斯提力斯城本身则在进攻中遭到重创,他那坚固的城门遭到击破。

战斗行将结束之时,一场灰蒙蒙的雨落在了城市和平野之上,扑灭了四处燃起的大火,缓解了人们紧张的心情,尽管下城区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一片阴燃的废墟。尽管刚铎方面损失惨重,但由于得到了南方的增援,大战结束后城内守军的数量还是多于战斗开始前的。总之,虽然没有给出刚铎方面伤亡的确切数字,但据说“无论声名显赫还是无名小卒,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阵亡的人实在太多了;这是一场真正的大战,没有一则故事说尽它的全貌。”看到这么多人于战斗中牺牲,疲惫的梅里不禁落泪。

尽管自由人民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但在随后召开的最后辩论中。甘道夫依然指出:索隆仍然掌有彻底击败他们的军事力量。自由人民在刚刚结束的大战中战胜了五倍于己的敌人,迫使索隆蒙受了一场失败,但自身也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兵力,一些伟大的领主也于战斗中牺牲。而且这场胜利并非最终胜利,索隆仍有其他的军事力量,进攻米那斯提力斯的军力虽然强大,但只占索隆全部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彼时尽管洛汗与刚铎已消除了其侧翼受到的威胁,艾森加德覆灭,乌姆巴尔的海盗也不再有进攻的能力,但甘道夫依然指出,即使自由人民集中所有军力于米那斯提力斯附近的战线上,最终也会将战争演变成一场消耗战,而无论是进攻战还是防御战,索隆的军力都将占据优势。因此,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过常规的军事手段无法战胜索隆,阿拉贡决定孤注一掷,率领全部军力于黑门发起一次进攻以转移索隆的注意力,以帮助弗罗多完成他的任务,彻底结束索隆的威胁。[9]

其他早期设定

在托尔金的早期设想中,佩兰诺平野之战发生于3月14日,但他随后意识到阿拉贡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赶到战场。为了弥补这一时间差,他本来想将魔戒同盟分道扬镳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提前,以给予弗罗多和山姆更多旅行的时间,也给予阿拉贡更多地自号角堡离开的时间,但最终他否定了这一想法,转而将佩兰诺平野之战的时间推迟了一天。

灵感来源

佩兰诺平野之战的灵感来源可能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君士坦丁堡战役,与1683年奥斯曼帝国与欧洲联军之间的维也纳之战。在维也纳之战中,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三世率领的波兰骑兵突袭了毫无准备的围攻维也纳的奥斯曼大军,挽救了维也纳城。

引用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