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Pospisil - Fram kills Scatha.jpg
伊奥希奥德人
Éothéod
基本信息
分类 北方人类
居住地 安都因河谷第三纪元1856年 - 1977年
伊奥希奥德地区第三纪元1977年 - 2510年
语言 伊奥希奥德人的语言
成员 马尔赫威尼佛特赫威尼弗鲁姆加弗拉姆利奥德埃奥尔
体貌特征
寿命 短于杜内丹人
身高杜内丹人
发色 金色
画廊 伊奥希奥德人相关的图片
配图:弗拉姆杀死斯卡萨 by Jan Pospíšil

伊奥希奥德人Éothéod)是北方人类诸多民族中的一支,他们起初居住在安都因河谷的中部,后来迁徙到安都因河源头以北的伊奥希奥德地区。伊奥希奥德人是洛希尔人的祖先。

历史

起源

第三纪元1851年,来自东方的战车民对西方发动侵略;第三纪元1856年,北方人类的罗瓦尼安王国承受了猛烈的首轮攻势,很快全境沦陷。得知敌情,刚铎第二十九代国王纳马奇尔二世立刻率大军北上,并尽力集结起被打散的北方人类余部,但他在随后的平原之战中惨败,自己也战死沙场。于是,罗瓦尼安王国的土地全部被战车民侵占,它的大多数居民都沦为奴隶。

不过,仍有少数北方人类逃出了灭国之灾,其中许多人被罗瓦尼安王国的贵族马尔赫威尼集结了起来。他们沿着安都因河北上,定居在卡尔岩金鸢尾沼地之间的安都因河谷地区,后来又接纳了很多穿过黑森林前来的逃亡者。这支罗瓦尼安王国的余部就是伊奥希奥德人的起源,马尔赫威尼是伊奥希奥德人的第一代首领[1]

初挫东夷

罗瓦尼安王国素来跟刚铎友善,这种友谊被伊奥希奥德人继承了下来,他们经常向刚铎报告北方地区的动向。第三纪元1899年,马尔赫威尼得知战车民正计划洗劫刚铎北部的封邑卡伦纳松,便向时任刚铎国王卡利梅赫塔送去了警告。他也指出,遭受奴役的北方人类正酝酿起义,如果战车民卷入战争、后方空虚,起义就会大举爆发。

因此,卡利梅赫塔王率领大军出击,故意将战车民引离家园,双方在达戈拉德平原展开恶战。但在战斗进行到白热化时,马尔赫威尼带领着伊奥希奥德人和一支事先布置好的刚铎骑兵联合,一起向战车民发动突袭。于是,刚铎和伊奥希奥德人的联盟取得了压倒性胜利,战车民溃不成军地逃命,一路上被伊奥希奥德人骑兵穷追不舍。

与此同时,马尔赫威尼策划并协助实施了北方人类的起义。当战车民征战在外时,被鼓动起来的奴隶们烧毁了许多敌人的房屋、仓库和营地。但起义军本身也大多死于非命,在战车民妇女老少的凶猛抵抗下,他们未能成功地夺回自己的家园。所以,马尔赫威尼最后不得不撤回安都因河谷,伊奥希奥德人此后再也没能够收复故乡。[1]

决战东夷

马尔赫威尼之子、第二代伊奥希奥德人首领佛特赫威尼同样是刚铎的忠实盟友。第三纪元第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伊奥希奥德人的领地同时遭到了来自安都因河下游和黑森林的袭击,佛特赫威尼怀疑战车民可能从东方得到了新的军力援助。因此,他立刻给时任刚铎国王昂多赫尔送去警讯,这使得刚铎在面对卷土重来的战车民时,并非全无准备。

第三纪元1944年,伊奥希奥德人随同昂多赫尔王迎击再度来犯的战车民。当时,昂多赫尔命令长子法拉米尔留在后方,但法拉米尔并未遵命,而是乔装混入到伊奥希奥德人的行列中。结果,刚铎大军在魔栏农惨败,法拉米尔跟随一队伊奥希奥德人撤退时遇到攻击,不幸牺牲。搜查遗体时,伊奥希奥德人发现了表明王子身份的信物,他们随后跟米诺赫塔将军会合,向他报告了王子殉国的噩耗。

当战车民发现自己已经重创了刚铎军队时,他们狂妄地以为刚铎已灭,随即开始设宴庆祝。然而,刚铎的埃雅尼尔将军却一路收聚逃散的败军,最后赶往北方,对战车民的营地发起一场突袭。毫无防备的战车民在这场营地之战中一败涂地,刚铎和伊奥希奥德人的联盟终于击溃了这一共同的顽敌。[1]

迁居远北

战车民战争结束之后,伊奥希奥德人得享一段太平时日,人口繁衍壮大。不过,那时安都因河谷中部地区的住民众多,伊奥希奥德人的领地很快就显得局促了;此外,黑森林中的邪恶力量也在逐渐崛起,威胁到了他们的生活。因此,当时的伊奥希奥德人首领弗鲁姆加打算为族人寻找更大的容身之地。

第三纪元1975年安格玛巫术王国被推翻,北方地区摆脱了黑暗势力的控制。得知此事,弗鲁姆加决定带领族人向空旷的北方迁徙。第三纪元1977年,他们抵达了位于灰色山脉以南、黑森林以北的一片平原,并扫清了此地残存的安格玛余孽。从此,这里成为了伊奥希奥德人的新家,这片地区因而得名“伊奥希奥德”。在伊奥希奥德南端的、灰响水长川源的汇流处,他们建起弗拉姆斯堡作为都城,这也是整个地区唯一的城堡。

北方岁月

迁居伊奥希奥德地区之初,伊奥希奥德人经常遭到灰色山脉的恶龙骚扰。于是,弗鲁姆加之子弗拉姆杀死了灰色山脉中的大恶龙斯卡萨,不仅平定了骚扰,也赢得了恶龙巨大的财富。但是,他和声称宝藏归己所有的矮人们发生了龃龉,弗拉姆不仅不分享财富,反而羞辱矮人。愤怒的矮人杀害了弗拉姆,伊奥希奥德人因此对矮人没有什么好感。

伊奥希奥德人此后在遥远的北方生活了五百余年。那是一段和平的时期,涌现出许多君主、战士和美丽女子,直到后世仍被歌谣传诵:不过,这些历史大都没有记载。到了利奥德担任首领的时期(第三纪元第二十五世纪末期),伊奥希奥德人已经壮大成一支人口众多的民族,家园再次稍显狭窄了。

利奥德的统治时期,伊奥希奥德人首次驯养了美亚拉斯,一种举世无双且通人性的神驹。利奥德曾捕捉到过一匹美亚拉斯的幼驹,他虽然将其抚养长大,却根本无法驯服它,最后被它摔死在地。利奥德之子埃奥尔决心为父报仇,他追捕这匹马很久,最后与它成功地做了交易:作为杀害利奥德的代价,它需要将自己的自由交给埃奥尔。就这样,美亚拉斯成为了仅供埃奥尔及其后裔骑乘的坐骑。

洛汗建国

第三纪元2510年,来自东方、数量众多的巴尔寇斯人对刚铎发起进攻,刚铎再一次面临灭国之祸。时任刚铎宰相奇瑞安无奈之下向遥远的伊奥希奥德人求援,他派出了六位使者,结果只有波隆迪尔成功抵达伊奥希奥德。得知刚铎的险情,伊奥希奥德人首领埃奥尔决定亲率大军、举族驰援,仅留下少数人照料家园。

第三纪元2510年4月6日,埃奥尔带领着大约七千名骑兵和几百名骑马的弓箭手出发、驰援刚铎,并于4月15日抵达刚铎北部的凯勒布兰特原野:当时,刚铎的军队已经在巴尔寇斯人奥克军队的夹击下陷入绝境。就在山穷水尽之时,伊奥希奥德人意想不到的杀入敌军后方,使局势彻底逆转。这场凯勒布兰特原野之战消灭了大多数入侵者,刚铎的致命危机就此解除。

战斗结束后,为了酬谢伊奥希奥德人的及时援助,刚铎宰相奇瑞安做出了惊人的慷慨之举:他将整片卡伦纳松地区都赠给了伊奥希奥德人,许可他们在这里自由生活乃至称王,而这正迎合了人口众多、要寻找新家的伊奥希奥德人的需求。于是,埃奥尔欣喜地接受了馈赠,并且立下了和刚铎恒结友谊、在危难中提供援助的“埃奥尔之誓”,然后他和族人回到北方接来妻儿财物,在卡伦纳松定居下来。

迁徙到卡伦纳松后,伊奥希奥德人将自己的新领地重新命名为“骠骑之马克”(“骠骑的土地”),并自称为埃奥尔一族。但是在刚铎,他们和他们的国家则分别被称为“洛希尔人”(“驭马者”)和“洛汗”:这两个名称更加常见,连伊奥希奥德人自己也经常使用,“伊奥希奥德人”这个名称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作为一支自由的民族生活在洛汗,有着自己的国王和法律,但始终与刚铎保持着忠实的联盟,从未背弃过“埃奥尔之誓”。[1]

文化

伊奥希奥德人是一支骁勇善战的民族,他们挚爱平原,喜欢马匹,热衷于一切骑术技巧,军队亦以骑兵为主。根据伊奥希奥德人的军事编制,一支数量可观(但没有定数)、受过整套作战训练的骑兵部队,被称作一支伊奥雷德;而伊奥希奥德人全军集结后的庞大部队,则被称作伊奥赫雷。当埃奥尔南下援助刚铎时,他率领的就是一支伊奥赫雷。

伊奥希奥德人平时散居在领土各地,不会建造大规模的城市,即使是他们的都城,事实上也只是有栅栏环绕的、人数较多的村镇而已。只有在事态紧急时,伊奥希奥德人才会被召聚在一起,这一般意味着全军集结出击。

伊奥希奥德人拥有本民族的语言,但并没有发展出文字,而是以歌谣传唱历史。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伊奥希奥德人君主的名称都是 哥特语 形式(如马尔赫威尼佛特赫威尼),晚期伊奥希奥德人君主的名称都是 盎格鲁-撒克逊语 形式(如利奥德埃奥尔),而中期君主们的名称(弗鲁姆加弗拉姆)则同时出现于哥特语和盎格鲁-撒克逊语两种语言之中。著名托尔金研究者迈克尔·马丁内斯指出,这意味着伊奥希奥德人的语言事实上处于过渡阶段,既不同于他们的祖先,即罗瓦尼安王国的人类,也不同于他们的后裔洛希尔人

名字与词源

伊奥希奥德(Éothéod)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语词汇,意为“马民”。它表达了原始的洛汗语单词Lohtûrloho-或者lô-指代了盎格鲁-撒克逊语中的éo-,意为“马”。[2]

引用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