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罗德
![]() | |
---|---|
阿姆罗德 Amrod | |
基本信息 | |
别名 |
Pityafinwë Ambarussa |
出生 | 生于提力安 |
死亡 | 第一纪元538年,死于西瑞安河口 |
势力信息 | |
种族 | 精灵 |
文化 | 诺多 |
家族 | 费艾诺家族 |
语言 |
辛达语 昆雅语 |
人物关系 | |
父亲 | 费艾诺 |
母亲 | 奈丹妮尔 |
兄弟姐妹 |
兄长:迈兹洛斯、玛格洛尔、凯勒巩、卡兰希尔、库茹芬 弟弟:阿姆拉斯 |
仇视 | 魔苟斯 |
涉及作品 | |
书目 | 《精灵宝钻》 |
体貌特征 | |
性别 | 男 |
发色 | 深红色 |
画廊 | 阿姆罗德相关的图片 |
配图:阿姆罗德 by Juliana Pinho |
阿姆罗德(Amrod)是一位诺多精灵王子。他是费艾诺和奈丹妮尔的第六子,其五位兄长分别是迈兹洛斯、玛格洛尔、凯勒巩、卡兰希尔、库茹芬,他与弟弟阿姆拉斯是双胞胎。[1]
生平
维林诺时期
阿姆罗德和双胞胎弟弟阿姆拉斯出生在维林诺,他们在容貌与性格上都十分相似。[1]费艾诺被逐出提力安后,阿姆罗德与他的兄弟们都追随父亲一起流放佛米诺斯。[2]双圣树被毁后,如费艾诺的其他儿子一样,阿姆罗德也以一如之名许下了夺回精灵宝钻的誓言。返回中洲途中他也参加了澳阔泷迪的亲族残杀。[3]
在中洲的经历
阿姆罗德随父亲和他的兄弟们一同参加了星下之战。安格班合围期间,阿姆罗德和阿姆拉斯的领地位于东贝烈瑞安德,位于其兄长们的领地南部,他们成为了中洲大地上伟大的猎手,居住在林木之间,鲜少北去。[4]伊甸人来到贝烈瑞安德后曾在阿姆罗德和阿姆拉斯领地内的埃斯托拉德居住。[5]第一纪元538年骤火之战爆发,卡兰希尔在沙盖里安被击败后向南撤退,加入了阿姆罗德和阿姆拉斯的队伍,他们随后撤退到拉姆达尔,在阿蒙埃瑞布设立岗哨,他们也得到了欧西瑞安德的绿精灵的帮助。[6]
阿姆罗德参与了泪雨之战,但费艾诺众子都惨败于战场,如秋叶飘零。阿姆罗德与他的兄弟一同向东方的多米德山撤退。[7]在贝伦和露西恩双双辞世后,精灵宝钻被重新送回多瑞亚斯,引发了第二次亲族残杀,阿姆罗德参与其中。[8]
死亡
第二次亲族残杀后,贝伦和露西恩的孙女埃尔汶携带精灵宝钻来到西瑞安河口,费艾诺剩余的四个儿子发动了第三次亲族残杀,在这次战斗中阿姆罗德和阿姆拉斯被杀。[9]
姓名释义
Pityafinwë是阿姆罗德的昆雅语父名,意即“小芬威”,指他是费艾诺第二小的儿子,他的父名昵称为Pityo。[10]
Ambarussa是阿姆罗德最初的母名,意即“赤褐色的头”,指他头发的颜色。他的双胞胎弟弟阿姆拉斯与他共享这个母名。但费艾诺坚持这对双胞胎应该有不同的名字,于是奈丹妮尔预言性地称他为Umbarto,“命中注定”。他的父亲对此感到不安,把它改成了Ambarto。尽管如此,这对双胞胎仍互相称对方为Ambarussa。[11]其他人一般称他为Atyarussa, 意思是“第二位russa”。[12]
Amrod是Ambarto的辛达语形式。而Umbarto的辛达语形式是Amarthan。[13]
在早期版本中,阿姆罗德的名字曾是Damrod。[14]
另外版本的姓名与死亡
《The History of Middle Earth, vol. XII, The Shibboleth of Fëanor, "The names of Sons of Fëanor with the legend of the fate of Amrod"》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费艾诺的双生儿子的记述:
奈丹妮尔的双生子都继承有她亲族的红头发,因为这对兄弟此生一直十分相似,她都叫他们Ambarussa。当费艾诺请求让他们在母名上有所分别时,奈丹妮尔露出异样的神色,一阵后才说:“他们中的一个将拥有Umbarto这个名字,但唯有时间能决定究竟谁才是Umbarto。”
费艾诺为Umbarto这个名字的不祥寓意所困扰,因为它的意思是“命中注定者”,他将这个名字改为"Ambarto",“身份高贵者”(另有版本表示奈丹妮尔提出了Ambarto这个名字,使用了Ambarussa的前面的音素"Amba"加上昆雅语词arta“高贵的”)。但奈丹妮尔表示:“Umbarto是我起的名字,你可以做出你的改动,但事实不会就此而变。”
在费艾诺离开维林诺时,奈丹妮尔曾请求他将双生子或者至少其中的一名留下,费艾诺拒绝了她,表示他的妻子若不随他离开,便也会与她的儿子们分离,而双生子已决定跟随他们的父亲。奈丹妮尔为此感到愤怒,回答道:“他们两个不会永远跟随你,至少有一个不会踏上中洲的土地。”
费艾诺登陆中洲后,在洛斯加放火烧船,火焰映亮天幕,宛若恐怖的晨曦。多数人被召集后,大家只找到了六个费艾诺的儿子。此时Ambarussa面色因惊惧而惨白。他说:“你是否叫醒了我的兄弟Ambarussa,也就是被你称为Ambarto的那个?他不愿沉眠在不安之中,没有上岸。”有迹象表示Ambarto想要驾船驶回维林诺,重新回到奈丹妮尔身边,而费艾诺很可能也是这样想的。费艾诺说:“那船是我烧毁的第一个。”
“你为你最年幼的孩子(the youngest of your children)起名Ambarto,而代表‘命中注定’的Umbarto才是它的正确形式。他注定陨落,注定死去。”Ambarussa这样说。无人敢于在此之后向费艾诺提起这件事。
——根据这一版本记述,被烧死的是“最年幼的孩子”,即阿姆拉斯。
但在非常早先的版本中,托尔金表示“奈丹妮尔的头生子和幺子继承了她亲族的红发,那就是外号为Russandol(红铜色头发)的迈兹洛斯和双生子中的弟弟Ambarussa(阿姆拉斯)。”这时托尔金大概没有意图叙述Ambarto和Ambarussa这两个名字之间的渊源,且这两个名字中只有Ambarussa意指发色,因此Ambarto(Umbarto)是费艾诺第六子阿姆罗德的名字,被烧死的儿子也有可能是阿姆罗德。
由于托尔金留下的关于阿姆罗德与阿姆拉斯的资料都十分模糊且令人迷茫,克里斯托弗·托尔金认为,在这个故事建构的过程中,最具可能性的情节发展是这样的:双生子都是红发,奈丹妮尔都叫他们Ambarussa;后来托尔金将Ambarto改为Umbarto,且对调了这两兄弟的名字,于是Ambarussa成为了兄长,而Ambarto作为最年幼的孩子,死在了焚船的火焰中。[11][15]
以上的几个版本均未出现在《精灵宝钻》中。在《精灵宝钻》中,阿姆罗德和阿姆拉斯死于西瑞安河口的第三次亲族残杀。
家谱
玛赫坦 生于双树纪元 | 弥瑞尔 卒于双树纪元1170年 | 芬威 卒于双树纪元1495年† | 茵迪丝 生于双树纪元 | ||||||||||||||||||||||||||||||||||||||||||||||||||||
奈丹妮尔 生于双树纪元 | 费艾诺 双树纪元1169年 - 1497年† | 芬迪丝 生于双树纪元 | 芬国昐 双树纪元1190年 - 第一纪元456年† | 伊瑞梅 生于双树纪元 | 菲纳芬 生于双树纪元1230年 | ||||||||||||||||||||||||||||||||||||||||||||||||||
迈兹洛斯 卒于第一纪元587年† | 玛格洛尔 生于双树纪元 | 凯勒巩 卒于第一纪元506年† | 卡兰希尔 卒于第一纪元506年† | 库茹芬 卒于第一纪元506年† | 阿姆罗德 卒于第一纪元538年† | 阿姆拉斯 卒于第一纪元538年† | |||||||||||||||||||||||||||||||||||||||||||||||||
凯勒布林博 卒于第二纪元1697年† | |||||||||||||||||||||||||||||||||||||||||||||||||||||||
引用与注释
- ↑ 1.0 1.1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五章,埃尔达玛与埃尔达王族。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七章,精灵宝钻与诺多族的动乱。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九章,诺多族的出奔。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四章,贝烈瑞安德及其诸国。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七章,人类来到西边。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八章,贝烈瑞安德的覆毁与芬国昐的陨落。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二十章,第五战役——尼尔耐斯·阿诺迪亚德。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二十二章,多瑞亚斯的覆灭。
- ↑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二十四章,埃雅仁迪尔的远航与愤怒之战。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I-The Peoples of Middle-earth,Part Two: Late Writings, XI. The Shibboleth of Fëanor。"The names of Sons of Fëanor with the legend of the fate of Amrod", p.352
- ↑ 11.0 11.1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I-The Peoples of Middle-earth,Part Two: Late Writings, XI. The Shibboleth of Fëanor。"The names of Sons of Fëanor with the legend of the fate of Amrod", p.353
- ↑ J.R.R. Tolkien, "From The Shibboleth of Fëanor" (edited by Carl F. Hostetter), in Vinyar Tengwar, Number 41, July 2000
- ↑ J.R.R. Tolkien, "From The Shibboleth of Fëanor" (edited by Carl F. Hostetter), in Vinyar Tengwar, Number 41, July 2000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II-The Book of Lost Tales Part Two,IV. The Nauglafring。pp. 241, 251
- ↑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I-The Peoples of Middle-earth,Part Two: Late Writings, XI. The Shibboleth of Fëanor。"The names of Sons of Fëanor with the legend of the fate of Amrod", p.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