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he Shores of Valinor.jpg
维林诺
Valinor
地理
地理位置 阿门洲佩罗瑞山脉之西
描述 维拉在阿门洲的王国
主要城镇 澳阔泷迪
佛米诺斯
伊尔玛林
提力安
维尔玛
语言 维拉语
昆雅语
泰勒瑞语
概要
别名 被守护的疆域[1]
词源解释 昆雅语“维拉之地”
事件 双树纪元1133年精灵到达
双树纪元1495年双圣树被毁
涉及书目 精灵宝钻
画廊 维林诺相关的图片
配图:The Shores of Valinor by Ted Nasmith

维林诺Valinor),是维拉阿门洲中部的王国。阿尔玛仁岛被米尔寇毁灭之后,维拉迁居至此。“阿门洲”一词指整片大陆,“维林诺”则专指维拉和精灵的居处。诺多族凡雅族泰勒瑞族在此建立了众多美丽繁华的城市,维拉和一众迈雅则居住在平原上的维尔玛

描述

维拉筑起佩罗瑞山脉以防米尔寇的来犯,维林诺就在此山西侧被其环绕。这片领地内的一切,从岩石到水流,皆圣洁无瑕,免于疾病、腐败或枯萎。维拉将阿尔达之春遭到伤毁前的美好与光明抢救出来,安置在维林诺,并创造新的事物,使之比阿尔玛仁岛更加赏心悦目。[2]

维林诺的主城为百钟齐鸣的维尔玛,它建造于平原中央,[2]维拉凡雅族精灵的居处。另两座城市为澳阔泷迪提力安,分别住着泰勒瑞精灵诺多精灵。这片领地还包括一座岛屿——托尔埃瑞西亚,靠近其东海岸。该岛以西的海洋称作埃凯亚海,即包围维林诺与中洲的外环海。

每一个维拉都有自己居存的领地,在那里他们将万物变化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 掌管自然,生长和收获的维拉雅凡娜,居住在岛屿南方的“雅凡娜的牧场”。
  • 欧洛米,掌管狩猎的维拉,在牧场东北部的“欧洛米的森林”中居住。森林也是欧洛米所守护和捕猎的动物的居所。
  • 涅娜,掌管悲伤与隐忍的维拉,独自居住在岛屿西边的“涅娜的殿堂”。在那里她终日流泪,或是眺望海面。
  • 曼督斯,涅娜的兄弟,是掌管命运,死亡与转生的维拉。“涅娜的殿堂”之南,牧场之北,就是曼督斯的殿堂。阿尔达的所有生灵死后都要前往那里。据说精灵要停留在那个殿堂等待重生,人类则不然。曼督斯的殿堂里还居住着他的配偶,“编织者”薇瑞,编织着时间的丝线。
  • 南边是罗瑞恩的花园,那里居住着伊尔牟,掌管梦境的维拉。在花园罗瑞尔林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居住着罗瑞恩的妻子埃丝缇
  • 其北是维拉中的工匠奥力的广厦。他是雅凡娜的配偶。

历史

巨灯纪元3450年米尔寇骤然出击,推倒了两盏巨灯[3]大地迸裂,海洋翻腾,阿尔达之春就此终结,维拉原先居住的阿尔玛仁岛也在灾难中被毁。于是,他们离开中洲,迁至维林诺,建立了繁盛的国度。[2]

在雅凡娜的歌声中,双圣树生根抽芽、舒枝展叶,它们散发的光芒洒遍阿门洲的大地,标志着双树纪元的来临。双树纪元1050年精灵奎维耶能湖畔苏醒。[4]彼时,米尔寇仍盘踞在中洲北方,他的邪影侵扰着初生的首生子女。为了解救精灵,维拉于双树纪元1090年重返中洲、发动了众神之战。战役历时九年,伤毁无数,最后以维拉的胜利与米尔寇的囚禁告终。战争结束后,维拉召唤精灵前往维林诺,但他们畏惧维拉战时展现的怒火,不愿响应号召。[5]于是,欧洛米选中了三位使者,英格威芬威埃尔威,他们于双树纪元1102年抵达阿门洲,见到了双圣树的耀眼光芒,为维林诺的壮丽奇观倾倒。三位使者返回中洲后,说服了各自的族人踏上伟大旅程双树纪元1132年凡雅族诺多族精灵登上托尔埃瑞西亚,由乌欧牟牵引着渡过大海,于次年踏上阿门洲的大地。那些愿意西迁的泰勒瑞族也在双树纪元1151年抵达维林诺的海域。[6]在双树纪元间来到维林诺的精灵被称为卡拉昆迪,“光明精灵”,因为他们见证了双圣树的光辉;而那些因种种原因中断旅途的精灵则被称为墨瑞昆迪,“黑暗精灵”。维拉在佩罗瑞山脉间开辟了“光之隘口”卡拉奇尔雅,双圣树的光芒由此溢出,照耀着精灵居住的埃尔达玛[7]

诺多族罔顾警告、奔离维林诺后,维拉对他们降下诅咒,禁止他们重回蒙福之地。[8]为了应对米尔寇的潜在威胁,维拉将本就高耸的佩罗瑞山脉抬得更高,并在卡拉奇尔雅部下严密的防御力量。他们创造了黯影海域迷咒群岛,使维林诺与托尔艾瑞西亚同外界隔绝开来。[9]往后,在诸多尝试下,再无人能从贝烈瑞安德航抵不死之地,出海的众多水手中只有沃隆威生还。[10]第一纪元525年图奥伊缀尔乘坐埃雅拉米向西方扬帆。在后世传唱的歌谣中,他们最终抵达了维林诺;图奥是为数不多的踏上蒙福之地的凡人之一,他的命运也就此与人类分离。[11]

在确切的记载中,第一位成功抵达维林诺的水手是图奥与伊缀尔之子埃雅仁迪尔。他将一颗精灵宝钻佩在额上,其中双圣树的光辉指引着他穿过迷咒群岛。他告知众维拉关于米尔寇,即“黑暗大敌”魔苟斯在中洲的行径与生灵的苦难,祈求维拉伸出援手。他的请求得到了响应——维拉整备了一支大军,乘坐法尔玛瑞制造的船只渡海,与魔苟斯的军队展开了决战,史称愤怒之战[12]

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伤亡与毁灭,贝烈瑞安德沉入波涛之中,经由赫尔卡拉赫来往于阿门洲与中洲的道路也被打破。尘埃落定后,努门诺尔岛贝烈盖尔海中升起,伊甸人的三支亲族迁至此地居住。他们被称为努门诺尔人,即辛达语中的杜内丹人。土地与人民皆受到许多祝佑与赠礼。[13]努门诺尔人可自由探索海域,但因着维拉的禁令,他们不能向西航行太远。

索隆的引诱与瞒骗下,努门诺尔人背离维拉,堕向黑暗。他们怨恨起人类必死的宿命,而渴求无限的生命与荣光。第二纪元3319年,黄金大帝阿尔-法拉宗率领规模庞大的无敌舰队航向维林诺,舰队的诸多船只甚至能够包围整座托尔埃瑞西亚。一片静默中,他们抵达了维林诺的港口。在塔尼魁提尔的雄伟山峰面前,阿尔-法拉宗踌躇着几近退缩,但傲慢最终占了上风。他率领舰队登陆,宣布这片土地归他所有。曼威呼求伊露维塔的援助,后者施展了祂的力量:佩罗瑞的山峰崩裂,阿尔-法拉宗与全体船员被埋在倾倒的山峰之下,在被遗忘者之穴中等待末日决战审判之日的到来。[13]

一道深隙撕裂了努门诺尔与不死之地间的大海,努门诺尔岛也沉没于波涛之中。阿门洲被彻底移出阿尔达,余下的世界由平面弯折成球体。自此,若是人类水手循着埃雅仁迪尔的路途驶向西方,他们自天际消失后,只会在世界的远东再次出现。只有精灵的船只可循着笔直航道抵达维林诺。[13]例外地,经过维拉的许可,霍比特人弗罗多比尔博作为持戒人被允许前往维林诺,其后又有山姆矮人吉姆利被允许前往。[14]

词源与灵感

仙境之岸-托尔金

维林诺(Valinor)源自昆雅语,意为“维拉之地”。Valandor这个词也拥有相近的意思,但却从未被使用过。[15]

维林诺的辛达语名字Balannor曾经出现过一次,但它后来似乎被Dor-Rodyn所取代。[16]

EverevenEver-eve也指代维林诺。[17]

在歌谣与传说中,维林诺也被称为“仙境”(Faerie)。[18]其灵感可能来源于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中虚构的理想乡,例如中世纪亚瑟王传奇中的阿瓦隆,或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佑群屿。在短文《On Fairy-Stories》中,托尔金分析了奇幻文学的意义,在其中描述了有关仙境的构思。


神话的国度疆域辽远,天空高阔,世间万物皆在其中;各类飞禽走兽在此生息;大海浩无边际,星辰不可计数。此间美景既是令人迷醉的魔法,也是亘古潜藏的危险;欢欣与伤痛皆如利刃般锋利。踏足于此的凡人或许会深感自己的幸运,但正是这荣光与奇幻使人欲辨而忘言,以至于无法将故事同外人诉说。若他深究虚缈仙境的真实,此地的入口将对其关闭,永不复开。


来源与注释

  1.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八章,维林诺黑暗降临。
  2. 2.0 2.1 2.2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一章,天地之初,万物之始。
  3.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Morgoth's RingPart Two: The Annals of Aman
  4.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The War of the JewelsPart One: The Grey Annals
  5.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三章,精灵的出现与囚禁米尔寇。
  6.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I-The Book of Lost Tales Part OneI. The Cottage of Lost Play
  7.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五章,埃尔达玛与埃尔达王族。
  8.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九章,诺多族的出奔。
  9.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一章,日月的出现与维林诺的隐藏。
  10.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二十章,第五战役——尼尔耐斯·阿诺迪亚德。
  11.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二十三章,图奥与刚多林的陷落。
  12.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二十四章,埃雅仁迪尔的远航与愤怒之战。
  13. 13.0 13.1 13.2 精灵宝钻努门诺尔沦亡史
  14.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二 编年史略(西部地区的编年史)
  15.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The War of the JewelsPart Four: Quendi and Eldar
  16.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Morgoth's RingPart Three: The Later Quenta Silmarillion
  17. 魔戒I-魔戒同盟卷II-第一章,际会众人。埃雅仁迪尔之歌
  18. 霍比特人第八章,苍蝇与蜘蛛。
本词条部分内容来自 Tolkien GatewayValinor 词条。本维基基于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分享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