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初版《魔戒》”,或称“第一版《魔戒》”,一般指的是从1954年7月至1966年这段时期内出版的《魔戒》。初版《魔戒》全为三册版,自始至终装帧设计未发生任何变化,正文内容也仅有少量修订。其中,1958年开始出现的“盒装版”以及1964年出现的“豪华版”,属于较特殊的情况,但也无疑属于初版《魔戒》的范畴。初版《魔戒》各册的第一印分别在1954年7月,1954年11月和1955年10月(为方便描述,本词条中只要出现连续的三个日期,一概指的分别是《魔戒同盟》,《双塔殊途》,《王者归来》的出版时间。),第一版最后一印分别在1966年5月,1966年4月和1965年1月。其中,《魔戒同盟》共15印,《双塔殊途》共12印,《王者归来》共11印。

盒装版的初版《魔戒》首次出现于1957年10月10日,经历了六次书匣涉及更换,直至1961年5月停止出版。豪华版的初版《魔戒》则首次出版于1964年,在1965年又加印一次后,该豪华版停止出版。

装帧设计

普通版装帧

首次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初版《魔戒》精装书,其装帧设计有一个重大特点,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刷成本的限制。
当时最为常见的一种精装书的装帧方案,是布面精装,线脊涂胶,无堵头布,上侧切口(天头)染色,加护封(Dust Jacket)设计。该版本书籍,也不例外地采用了这种方案。三册书采用完全一致的设计:洋红色粗布封面,封面上没有任何图案,书脊顶端位置烫金印制书名图案和作者姓名,书脊根部位置烫金印制出版社名[1]。上侧切口刷与封面色相同的红色染料,这种染料受当时技术限制,耐磨性较差,遇水容易褪色。

关于初版《魔戒》的封面设计,托尔金本人本想亲自操刀,但他设计的图案并不适合当时的出版印刷。原因有二。其一,每本书的封面图案完全不相同,不便制版;其二,颜色太过多样,染色面积又大,大大加重成本。出版社在和托尔金本人商量之后,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采用了托尔金为第一册设计的封面中的主体图案,并以此设计了新的简化封面图案。三册采用相同的设计,黑红双色印刷。其中,第一册与第三册,字母部分为黑色,第二册字母为红色。图案部分颜色不变。这种封面设计在整个初版时期未进行任何改动。

盒装版装帧

盒装版《魔戒》,本质上只是给普通版三册另外配置了一个书匣,因此,书籍本身装帧设计与普通版完全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该版本的书匣,前前后后有过六种形式的不同设计。这六种形式大体上没有区别,皆为一个白色的单面缺口匣子,表面上有红色字体的书名和每册标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字并非直接印在盒子上,而是印在一张与盒子颜色质地都相同的纸上,再将这张纸粘在盒子上。

  • 第一批书匣设计出现于1957年10月,遗憾的是,这第一批书匣目前完全找不到存世版本,也就难以一睹其装帧真容。但根据出版社的记载,这批书匣用料厚实坚固,相对利于保存。
  • 第二批书匣目前尚有存世。可以看出,该版本书匣采用了中厚度纸板,左右中三面为一整块大纸板,上下面则各为一块单独的小纸板。而外侧印制书名的纸签设计未发生任何变化。
  • 第三批书匣设计未发生任何变化。
  • 第四批书匣在制作完成后,由于其一直以来的材质问题,在运输的途中大量被破坏了。因此新制作的第三批书匣更换了材料,采用了书面厚纸(millboard)以保证其坚固性。同时,书名标签也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 第五批书匣设计改动也很小,只是更换了纸板糊盒的方法而已。
  • 第六批书匣在第五批设计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取消了很多易损的连接设计。然而这批书匣尺寸做得太大,三册书本放进去松松垮垮,很不利于保存,受到读者诟病。

这六批书匣,自始至终都并未受到读者和出版方的双方面满意。因此在1963年,出版社决定停止盒装出版,通过新的举措——盒装豪华版来一举解决盒装品控的问题。

豪华版装帧

首个豪华版的出现,最开始是为了解决盒装版品质一直很差的问题。但是出于“想制作一套完美的豪华版”的想法,出版社和印刷商几经商讨,通过了无数次修改和加强,终于敲定了这套豪华版最终的装帧设计。

这套豪华版是一套盒装版。其书匣采用了坚固的书面纸板,并在顶部和底部加厚,以加强整个盒装的紧致程度。书匣上应用了画家 Pauline Baynes 创作的插画。书籍本身则采用了黑色的温特伯顿粗硬步,三口烫金,灰色书签。

正文设置

初版《魔戒》的正文是基于托尔金本人在1949年完成的最终打印稿而印制的。初版各个印次之间,并未发生太大改动。值得注意的是,《魔戒同盟》在第二印时作了部分修订,而因为后续内容修订以及附录修订都未能及时完成,因此第三册拖延了一年多才终于出版。三册在1955年全部面世后,均未再做大幅度修订,直至第二版面世。

初版魔戒正文没有配置插图,仅仅配置了必要的地图,这些地图均为托尔金本人绘制。三册所配的地图并不相同。具体来讲:

  • 《魔戒同盟》:24页:1954年版“夏尔一隅”;书后折叠:1954年版“第三纪元末期中洲西境全图”。
  • 《双塔殊途》:书后折叠:1954年版“第三纪元末期中洲西境全图”。
  • 《王者归来》:书后折叠:“刚铎,洛汗,魔多地图”

版次印次

关于初版的印次,其数据来源主要有三种。其一是 韦恩·G. 哈蒙德的研究结果,其二是雷纳·昂温提供的数据资料,其三是艾伦与昂温出版社档案。

《魔戒同盟》

第一册共进行15次印刷,其具体印刷数量与日期,以表格形式呈现。

印次例 印刷时间 印量 出口量 [2]
第一印 1954.07 4550 1550
第二印 1954.12 2640
第三印 1955.01 3470 300
第四印 1955.12 3500 500
第五印 1956.03 3500 500
第六印 1957.01 3500
第七印 1957.11 5160 1000
第八印 1959.01 5000 1500
第九印 1960.04 7500 1500
第十印 1961.01 4785 1000
第十一印 1961.08 4400 1000
第十二印 1962.05 10000 2500
第十三印 1963.09 10000 3000
第十四印 1965.01 10000
第十五印 1966.05 4000

《双塔殊途》

第二册共进行12次印刷,其具体印刷数量与日期,以表格形式呈现。

印次 印刷时间 印量 出口量
第一印 1954.11 4250 1040
第二印 1955.01 3000 1210
第三印 1955.07 4750 1800
第四印 1956.06 4000
第五印 1957.07 5260 1000
第六印 1959.01 5000 1500
第七印 1960.04 8000 1000
第八印 1961.07 3000 1000
第九印 1962.05 10000 2000
第十印 1963.08 10000 2500
第十一印 1965.01 10000
第十二印 1966.04 4000

《王者归来》

第三册共进行11次印刷,其具体印刷数量与日期,以表格形式呈现。

印次 印刷时间 印量 出口量
第二印 1955.12 4000
第三印 1957.02 3500
第四印 1958.05 3200 1000
第五印 1959.03 4300 1000
第六印 1960.04 6000
第七印 1961.04 3000 1000
第八印 1961.07 300 1000
第九印 1962.05 10000 1500
第十印 1963.08 10000 2500
第十一印 1965.01 10000

盒装版批次

盒装版共分六个批次,每次出版数量不同。盒内的书籍均是某些印次的普通精装三册版。具体数据见表格。

批次 印刷时间 数量 盒内印次[3]
第一批 1957.10 500 6,5,3
第二批 1958.11 500 7,5,4
第三批 1959.11 400 8,6,5
第四批 1959.12 1060 8,6,5
第五批 1960.12 1000- 9,7,6
第六批 1962.12 8000+ 10,8,7

豪华版印次

豪华版共印两次,分别在1964年11月与1965年10月,印量均为500册。

结语

从1954年到1966年,初版《魔戒》历时12年,印刷十余次,兼有盒装版和豪华版面世。其过程复杂,数据繁冗。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魔戒》作品的普及进程,以及世界出版印刷工业的发展历史。

引用与注释

  1. 这种内封面设计实际上一直沿用至第二版《魔戒》的各个精装版本。
  2. 由于每次印刷的书籍,均会有一部分出口给美国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故有此数据存在。
  3. 此列连续三个数字分别表示盒内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所属的印次。

本文表格数据来自于下列艾伦与昂温出版社档案:

  • RUL MS 3282 - Item 109 on Handlist. Publishing Ledger ca. 1940-56. A-G.
  • RUL MS 3282 - Item 110 on Handlist. Publishing Ledger ca. 1937-57. P-Z.
  • RUL MS 3282 - AUC 553/5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52)
  • RUL MS 3282 - AUC 574/15 (Letters to/from Unwin Brothers 1952)
  • RUL MS 3282 - AUC 598/1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53)
  • RUL MS 3282 - AUC 639/18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54)
  • RUL MS 3282 - AUC 641/4 (Letters to/from Key & Whiting 1954)
  • RUL MS 3282 - AUC 680/5 (Letters to/from Houghton Mifflin 1955)
  • RUL MS 3282 - AUC 681/12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55)
  • RUL MS 3282 - AUC 682/22 (Letters to/from Key & Whiting 1955)
  • RUL MS 3282 - AUC 692/9 (Letters to/from Purnell & Sons 1955)
  • RUL MS 3282 - AUC 722/8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56)
  • RUL MS 3282 - AUC 723/16 (Letters to/from Key & Whiting 1956)
  • RUL MS 3282 - AUC 724/2 (Letters to/from G&J Kitcat Ltd 1956)
  • RUL MS 3282 - AUC 732/9 (Letters to/from Purnell & Sons 1956)
  • RUL MS 3282 - AUC 763/1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57)
  • RUL MS 3282 - AUC 764/6 (Letters to/from G&J Kitcat Ltd 1957)
  • RUL MS 3282 - AUC 773/10 (Letters to/from Purnell & Sons 1957)
  • RUL MS 3282 - AUC 801/1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58)
  • RUL MS 3282 - AUC 811/6 (Letters to/from Purnell & Sons 1958)
  • RUL MS 3282 - AUC 836/3 (Letters to/from Houghton Mifflin 1959)
  • RUL MS 3282 - AUC 837/6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59)
  • RUL MS 3282 - AUC 847/8 (Letters to/from Purnell & Sons 1959)
  • RUL MS 3282 - AUC 872/17 (Letters to/from Houghton Mifflin 1960)
  • RUL MS 3282 - AUC 874/4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60)
  • RUL MS 3282 - AUC 884/4 (Letters to/from Purnell & Sons 1960)
  • RUL MS 3282 - AUC 909/14 (Letters to/from Houghton Mifflin 1961)
  • RUL MS 3282 - AUC 910/20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61)
  • RUL MS 3282 - AUC 921/13 (Letters to/from Purnell & Sons 1961)
  • RUL MS 3282 - AUC 947/21 (Letters to/from Houghton Mifflin 1962)
  • RUL MS 3282 - AUC 949/5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62)
  • RUL MS 3282 - AUC 987/2 (Letters to/from Houghton Mifflin 1963)
  • RUL MS 3282 - AUC 988/15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63)
  • RUL MS 3282 - AUC 1028/14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64)
  • RUL MS 3282 - AUC 1071/13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65)
  • RUL MS 3282 - AUC 1116/16 (Letters to/from Jarrold & Sons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