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px-Blason Gondor.png
刚铎
Gondor
基本信息
别名 南方王国
岩石之地
地理位置 白色山脉的南部,魔多的西面
首都 欧斯吉利亚斯第二纪元3320年 - 第三纪元1640年
米那斯提力斯第三纪元1640年后)
主要城镇 欧斯吉利亚斯
米那斯提力斯
佩拉基尔
卡伦贝尔
多阿姆洛斯
埃瑞赫
林希尔
之前拥有:米那斯伊希尔
乌姆巴尔
领土 阿诺瑞恩
伊希利恩
洛斯阿尔那赫
莱本宁
贝尔法拉斯
多尔-恩-埃尔尼尔
拉梅顿
安法拉斯
品那斯盖林
埃希尔安都因
安德拉斯特
之前拥有:卡伦纳松南刚铎
国情信息
人民 大部分是刚铎人
语言 西部语
刚铎辛达语
领袖 刚铎国王
执政宰相
权力机构 刚铎议会
货币 卡斯塔尔
沙尼
节日 科玛瑞(第四纪元)
历史信息
建立年份 第二纪元3320年
亲族争斗 第三纪元1432年 - 1447年
大瘟疫 第三纪元1635年 - 1637年
战车民入侵 第三纪元1851年 - 1944年
国王血脉断绝 第三纪元2050年
国王归来 第三纪元3019年

刚铎Gondor),也称南方王国,是努门诺尔沉没后,努门诺尔人来到中洲所建立的王国,初代建立者是伊熙尔杜和他的弟弟阿纳瑞安。他们的父亲埃兰迪尔统治着北方王国阿尔诺,但名义上也是刚铎的至高王。

刚铎的王权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落,王脉也中断一时,但它仍然屹立至第三纪元末,并在魔戒大战中作出卓越的贡献。索隆被击败后,刚铎由伊熙尔杜的后裔埃莱萨统治。在第四纪元初,刚铎是人类的统治时期的王权,许多中洲早期历史和传说都由它保存并传承下来。


刚铎,刚铎!
东起高山,西至大海!
西风吹拂,古时御苑,
曾有银树之光如雨洒落。
巍巍城墙,皓白高塔!
王冠饰双翼,宝座铸黄金!
刚铎,刚铎!何时能重睹银树?
山边海隅,西风再临!


地理位置

刚铎位于白色山脉之南,北与洛汗接壤,南接哈拉德,西至安德拉斯特海角和贝尔法拉斯湾,东至魔多

最早的首都为欧斯吉利亚斯,在第三纪元1640年迁至米那斯提力斯,在第三纪元剩下的漫长年岁以及第四纪元的开端中米那斯提力斯一直是刚铎的首都,其他重要的城市还包括位于贝尔法拉斯地区的多阿姆洛斯以及安都因河上的欧斯吉利亚斯。

刚铎最初的领土只包括白色山脉的南北部地区,但后来第三纪元2510年,大片的北方领土赠给了伊奥希奥德人[2]由于靠近索隆的领土,这一直成为刚铎与魔多大小冲突的导火索,但这一地理位置也使得刚铎人有更多力量保护其他中洲地区免受黑暗魔君及其爪牙的侵扰。[3]

领土

刚铎被分为许多几乎享有自治权的地区。它们分别是:

另外,以下是历史上受刚铎控制或影响的地区:

城镇

要塞与瞭望塔

刚铎在以下地点(曾经)设有军事要塞,但其中一些后被魔多占领:

历史

早期历史

努门诺尔沉没之前,努门诺尔忠贞派殖民者已经在白色山脉南部建立了居住地,并接触到了当地的前努门诺尔人居民。彼时忠贞派最大的港口是安都因河口佩拉基尔,而佩拉基尔南部的地区属于忠王派的殖民地[5]

努门诺尔沉没后,伊熙尔杜阿纳瑞安率领着努门诺尔的流亡者来到中洲,他们抵达安都因河口后,便受到当地忠贞派殖民者的热情招待。安都因河以北的地区接受安督尼依亲王的继承人埃兰迪尔的王权要求。彼时大河以南属于忠王派的殖民地,幸存的这些忠王派被称为黑努门诺尔人,因他们投向了索隆。黑努门诺尔人敌视忠贞派,因而不会接受埃兰迪尔对他们的统治。早期的刚铎历史中记载最多的便是与黑努门诺尔人的冲突。

在被人民认可后,伊熙尔杜阿纳瑞安开始将精力投入到治理王国中去。伊熙尔杜占领一个叫阿尔能的地区(即后来的伊希利恩),[6] 并在魔多边上建造米那斯伊希尔,以应对来自黑暗之地的威胁。萨茹曼的根据地欧尔桑克黑塔也是那时建立的。不仅如此,他还在城内种下努门诺尔白树的幼苗,这是他在白树被烧毁前所摘下的。与此同时,阿纳瑞安安都因河西侧的平原上建立了米那斯阿诺尔。两座城池之间,兄弟俩建立起刚铎的都城欧斯吉利亚斯,此城是两兄弟联合统治的象征。三座城市分别保存着三颗帕蓝提尔。这些真知晶石忠贞派努门诺尔带来的,现在用来和父亲埃兰迪尔交流,以及管理辖内的领地。

初战索隆

然而,当杜内丹人重建家园时,他们的大敌索隆也已经悄悄潜回中洲。王城修筑完毕后不久,欧洛朱因的火山再次开始活跃,预示索隆的回归。与此同时,刚铎人类第一次将这座山叫作阿蒙阿马斯,或末日山。不久后,索隆就举兵入侵米那斯伊希尔,强大的攻势令伊熙尔杜不得不撤退。索隆于此攻下了这座要塞,并放火烧毁生长在那的白树。不过,伊熙尔杜保留了一颗白树的幼苗,携妻儿乘船顺安都因河出海,然后向北航行,向父亲埃兰迪尔求援。阿纳瑞安则留守刚铎,捍卫欧斯吉利亚斯。他成功将索隆大军驱赶到埃斐尔度阿斯山脉一带,但好景不长,索隆开始召集援军——其中数量众多的便是黑努门诺尔人。刚铎一方意识到王国已经处于濒临毁灭边缘,急需增援。

最后联盟大战

面对索隆这个日益增强的威胁,埃兰迪尔作出了回应:他联合诺多至高王吉尔-加拉德,史称精灵与人类的最后联盟。联合大军从阿尔诺林顿出发,来到东南部。接着,他们联合刚铎、罗瑞南德黑森林墨瑞亚矮人的势力,在魔多的北部达戈拉德展开了一场恶战。埃兰迪尔吉尔-加拉德势如破竹,直捣魔多老巢,围攻巴拉督尔长达七年之久。也是在这期间,阿纳瑞安被塔上扔下的石头砸碎了头盔,当场身亡。这场包围战的结束是当索隆自己现身于塔前,直接参加战斗。埃兰迪尔吉尔-加拉德末日山的斜坡上直面索隆却双双被杀,但索隆大势已去,被联盟推翻。[7]

重整王国

大战结束,漫长的第二纪元也宣告终结,伊熙尔杜阿蒙安瓦尔上为埃兰迪尔建造一个秘密墓冢[2] 他帮助阿纳瑞安的儿子美尼尔迪尔,即现在的刚铎国王,重整旗鼓。伊熙尔杜将他从米那斯伊希尔带来的白树幼苗种在米那斯阿诺尔(即后来著名的米那斯提力斯),许多世纪也不曾枯萎。在完成这些事后,伊熙尔杜第三纪元3年离开刚铎,前往阿尔诺,继承父亲的王位。然而,他于半途惨遭奥克伏击,再也没能回到阿尔诺王国[8]

黄金时代

在四位“船王”的统治时期,刚铎的威势到达了顶峰。[9]

塔栏农的统治时期是不幸的:他娶了邪恶无情的贝如希尔为妻。贝如希尔不像她的丈夫那样热爱大海,相反地,她极其讨厌大海,讨厌它的气味和声音。一时谣言四起,说王后用她的猫来侦查每一个人,恐惧在宫中与百姓中蔓延。多番周折后,塔栏农将她妻子驱逐出了刚铎,与她的几头猫一起载船离开。[10]

刚铎的权力到达鼎盛时期是在国王哈尔门达奇尔一世的手中。在他统治的时期,刚铎的威势达到了巅峰。那时王国向北扩展到凯勒布兰特原野黑森林的南缘,向西到灰水河,向东到鲁恩内海,向南则到哈尔能河,从那里沿着海岸又扩展到乌姆巴尔半岛与海港。不仅如此,刚铎依仗着它强大的军事力量,度过数个世纪的和平年代。[9]

罗门达奇尔二世修建了能希斯艾尔入口处的阿刚那斯双柱作为1248年刚铎大败东夷后的北方边界。[11]

王国衰落

罗门达奇尔二世之后刚铎诸王遭遇一段漫长的衰落时期(虽然刚铎经历过许多次复兴)。第三纪元的两千年前后,刚铎发生了三场大灾难,这是刚铎衰落的主要原因:亲族争斗大瘟疫战车民东夷的一支)的入侵。

亲族争斗

亲族争斗是对刚铎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罗门达奇尔格外器重曾援助他作战的维杜加维亚。1250年,罗门达奇尔派自己的儿子维拉卡作为大使,去与维杜加维亚生活了一段时间,让维拉卡熟习北方人类的语言、风俗和政策。但维拉卡的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了父亲的计划。他渐渐爱上了北方的风土人情,并娶了维杜加维亚的女儿维杜玛维。过了几年,他才回到刚铎。这次联姻,后来导致了亲族争斗的内战。

刚铎的贵族已经对他们当中的北方人类斜眼相向,而且王位继承人,或国王的任何儿子,竟然娶了外族的寻常人类,这种事闻所未闻。维拉卡的儿子叫埃尔达卡,但他生在异乡,年轻时还曾经取名为维尼特哈亚,这是他母亲那一族风格的名字。人们对此的不满导致埃尔达卡卡斯塔米尔推翻王权。卡斯塔米尔是当时刚铎所有舰队的统帅,并且拥有王室血统。埃尔达卡的儿子奥能迪尔被他处死,埃尔达卡被迫逃亡北方。后世称卡斯塔米尔为“篡位者”卡斯塔米尔。卡斯塔米尔只当了十年的国王,但他残酷的本性却暴露无遗。除此之外,人们发现这位国王根本不在乎陆地,只考虑舰队,他将全部精力集中于沿海地区的建设,而内陆省份则被忽视,他还打算把都城迁去佩拉基尔埃尔达卡等到时机成熟,与北方的亲族一起率军南下,内陆城镇的人们也纷纷从卡伦纳松阿诺瑞恩伊希利恩投奔到他麾下。[9]欧斯吉利亚斯在这场战火中被毁灭,它的大桥被摧毁,帕蓝提尔也失去了下落。埃尔达卡亲手杀死卡斯塔米尔,恢复了王位。但卡斯塔米尔的儿子们逃脱了,他们偕同其他亲族和舰队众人,在刚铎的良港佩拉基尔抵抗了许久。他们最终撤到乌姆巴尔,与海盗为伍,这成为了刚铎海岸和海上一切往来的心腹大患。它直到埃莱萨的时代才被彻底征服。[9]

大瘟疫

第三纪元1636年大瘟疫爆发,米那斯阿诺尔白树凋亡。[11]这场瘟疫绝非地区性的遭难,它席卷了中洲的各个角落,阿尔诺分裂后的卡多蓝受灾尤为严重,夏尔霍比特人亦不能逃过此劫。[12]国王塔隆多将王宫从欧斯吉利亚斯迁去米那斯阿诺尔,种下一棵白树的小树苗。[11]而同时,刚铎人数大量减少,于是他们停止了对魔多边境的监视,守卫各处隘口的堡垒也遭到废弃。[9]人们心里清楚:如果这时哈拉德人东夷有能力来攻打刚铎,刚铎势必陷落。但是刚铎的敌人的状况并不比刚铎好多少,没有一方有能力准备新的攻势。

战车民入侵

随着因为大瘟疫导致的刚铎力量的衰弱,虽然刚铎渐渐恢复,但很快战车民侵入并重创了刚铎,而且这场冲突持续了几乎一个世纪。战车民摧毁了刚铎的北军,但幸存者与由埃雅尼尔将军领导的胜利击败越过波罗斯河进犯的哈拉德军队的刚多南方军团取得联系。在营地之战中,埃雅尼尔的军团摧毁了正在庆祝胜利的战车民。

王脉断绝

联合提议被拒

1944年,刚铎同时面对着王位危机:国王昂多赫尔和他的儿子们皆在此前的战役中死去。阿塞丹国王阿拉方特之子阿维杜伊和得胜的统帅埃雅尼尔争夺王位。阿维杜伊昂多赫尔的女婿,而埃雅尼尔则是昂多赫尔的远房亲戚。阿维杜伊的王位要求主要依仗于古时努门诺尔的继承法只将权杖传给国王最年长的后代。假若援引此继承法,阿维杜伊的妻子费瑞尔,即昂多赫尔的女儿,最年长且活着的后代将成为执政女王,而他们的后代则将同时成为阿尔诺和刚铎的国王。阿维杜伊也试图为自己的王位要求增加砝码,于是提出自己还是伊熙尔杜的后裔。刚铎议会承认伊熙尔杜的名号在刚铎饱受盛赞,但是他们坚持南方王国仅可属于阿纳瑞安的后裔。千年之后,阿拉贡以祖先费瑞尔阿维杜伊的名号,提出自己同时是伊熙尔杜阿纳瑞安的后人,王位的要求合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当时,埃雅尼尔以自己为国王泰路梅赫塔的直系后裔提出继任的要求。他的声张得到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因为是在他的率领下刚铎才能从战车民的入侵中逃过一劫,不至于灭国。时任刚铎宰相的佩兰都尔是继承权的仲裁人,他的干涉使得议会支持得胜的统帅埃雅尼尔,后加冕为埃雅尼尔二世[9]

阿纳瑞安最后的子嗣

佛诺斯特之战中,埃雅尼尔二世的继承人埃雅努尔率领刚铎大军战胜安格玛巫王。后来发现,原来巫王实际上是那兹古尔之首埃雅努尔本来可以抵挡巫王,但他的马却承受不住进攻,急转过身,惶恐中载他远远逃开。待他重新驾驭马匹回归时,巫王已然逃走。精灵格罗芬德尔劝阻埃雅努尔最好不要追上去,因为“他的末日尚远,亦不会死于人手”。

之后,埃雅努尔登上王位,以米那斯阿诺尔(太阳之塔)为都城。而与此同时 ,戒灵占据了该城的姊妹城——米那斯伊希尔(月亮之塔),并将它更名为米那斯魔古尔(妖术之塔)作为他们的藏身处。相对地,米那斯阿诺尔更名为米那斯提力斯(守卫之塔),意为一座永远警惕、对抗魔古尔之邪恶的城市。米那斯魔古尔之王不断向埃雅努尔发出一对一决斗的挑战,讥讽他在北方一役中不敢与自己正面较量。国王埃雅努尔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带领一小队骑士护卫,前往米那斯魔古尔大门前,接受挑战。此后,人们再也没有听说过他们的消息。阿纳瑞安一脉就此断绝。[9]

刚铎宰相

执政宰相

埃雅努尔失去下落后,王国在很长时间内都由世袭制的宰相执政,因为没有证据证明最后一位国王身死,同时宰相也不足以被拥立为王。阿纳瑞安一脉的王族血统已经断绝,刚铎也不能冒险再卷入一场亲族争斗。他们清楚,如果类似的争端再度发生,刚铎必定灭亡。每位新宰相掌权之初都要立下这样的誓言:“以国王之名掌管此杖、统治王国,直到国王归来。” 誓言中的国王须是伊熙尔杜的后裔方可继任。[9]当时刚铎中无人能证明自己是伊熙尔杜的直系后裔,而北方阿尔诺一脉又恰巧消失,使得当时没有人对这誓言严肃对待。历任宰相以国王之名来统治王国,但从未成为国王。

奇瑞安和埃奥尔

奇瑞安和埃奥尔的立誓 by Ted Nasmith

第三纪元2510年,宰相奇瑞安掌权时期,刚铎面临最大的威胁之一:大批叫作巴尔寇斯人东夷部落入侵刚铎。刚铎大军上阵抵抗巴尔寇斯人的侵袭,却被从米那斯提力斯孤立,撤往利姆清河的方向。

信使被送去伊奥希奥德求援,他们住在安都因河的北边山谷中,但是没有人指望这会奏效。然而北方来了意想不到的援助,伊奥希奥德扭转了凯勒布兰特原野之战的局势。战胜后,伊奥希奥德被许以埃瑞德宁莱斯以北的平原,西至希斯艾格力尔最南端的洛汗豁口范贡森林,北以利姆清河为界,东至安都因河埃敏穆伊丘陵“年少的”埃奥尔成为洛汗的开国国王。[9]埃奥尔则向奇瑞安立誓,即“埃奥尔之誓”,从此确立刚铎与洛汗之间的结盟关系。[2]

魔戒大战

3019年,正值魔戒大战时期,刚铎是自由民族中最强大能对抗索隆的王国。因此,索隆的首要目标便是打倒刚铎。[13]佩兰诺平野之战中,刚铎的都城米那斯提力斯陷入多方围攻。千钧一发之际,洛希尔人又一次扭转了战局,不过承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14] 联合大军接着将战火烧到索隆的领地。这场魔栏农之战只是分散索隆注意的佯攻,为的是给弗罗多·巴金斯争取时间,将至尊戒投入末日山中熔毁。至尊戒的熔毁给与索隆致命一击,联盟获得最后的胜利。

索隆是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击败。王国得以重建,阿拉贡成为阿尔诺和刚铎联合王国的国王。

前执政宰相的唯一继承人法拉米尔依旧保留宰相的权力(但并无统治权),获封伊希利恩亲王伊希利恩是从魔多手中重新夺回的土地。[15] 当国王不在或生病时,法拉米尔代替国王治理王国,后成为刚铎议会的首要顾问。[16]

语言

来自努门诺尔刚铎人自然使用着祖先的语言:西部语,或称通用语,是刚铎人民的主要语言。虽然西部语源自佩拉基尔[17] 最纯正的口音却是在米那斯提力斯[18] 与其他口音相比,它更优美古雅,精灵所选择讲的西部语也是这种风格。[19] 为了表达对远古努门诺尔诸王的尊敬,贵族才准许使用埃尔达语昆雅语为博学者所熟知;辛达语较为文雅得体,有着更正统努门诺尔血脉的后裔倾向于使用该语言。[20] 但是,辛达语却拥有众多方言,各不相同。[21]

名字与词源

早期,刚铎叫作“南方王国”;昆雅语中叫“Hyaralondie”、“Hyallondie”和“Turmen Hyallondiéva”;努门诺尔人辛达语中称其为“Arthor na Challonnas”。构成上述名字的londielonnas意为“海港,上岸”。[22]

“刚铎”(Gondor)这一名字可能是从原住民的语言中汲取而来的,翻成辛达语即为“岩石之地”。由意为“岩石”的gond和意为“土地”的(n)dor组成。[23] 刚铎的昆雅语写法是Ondonóre(较少使用)。[24]刚铎之所以被称为“岩石之地”,是因为它在埃瑞德宁莱斯有着丰富的石料资源,并且被大量用在建造城市、雕像和纪念碑上,譬如米那斯提力斯以及阿刚那斯

洛汗,它被称作“Stoningland”(古英语中意为“土地”的Stāning的现代形式[25])。[14] 德鲁伊甸人悍-不里-悍也称其为石头城。[26]

灵感

刚铎的历史和文明常被用来与现实世界中的历史相比较。

意大利

1955年,托尔金写了一封关于快要临近的一场旅行的信时,指认刚铎的原型为意大利。[27]

埃及

托尔金自己非常喜欢刚铎,就像喜欢古埃及一样,比如刚铎人也用巨石建造建筑物,刚铎王冠和埃及法老的王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8] 特别是一些“学者”认为古埃及是亚特兰蒂斯的殖民地,[29] 正如刚铎是努门诺尔的幸存者所建立的一样(虽然没有证据相信托尔金考虑过这一点)。

拜占庭帝国

在网络上的争论中,许多托尔金的爱好者认为可以把刚铎比作拜占庭帝国,[30][31][32] 甚至托尔金自己也将米那斯提力斯称为一个“拜占庭的城市”。[33] 以下列举出一些刚铎与拜占庭帝国的相似点:[34][35]

刚铎位于原先埃兰迪尔的王国的东南部。而拜占庭帝国原是罗马帝国的东边疆土,被称为“东罗马”。西罗马帝国最终支离破碎,如阿尔诺一般,而拜占庭帝国存活了下来,即使不如当初那般兴盛。它们的地理位置也可作比较:拜占庭帝国四周环绕着地中海,而刚铎则统治着贝尔法拉斯湾周边的地区;它们皆受着来自东部和南部敌人的威胁。拜占庭帝国吸收了多个“蛮族”,诸如文德人和斯拉夫人,就如刚铎与北方人类和其他中等人类的关系一样。

最后一点是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各种传奇和民间传说中被称为“大理石帝王”,暗示他将如救世主般复生,重振帝国。这段历史和埃雅努尔的命运以及刚铎的无主时期相似,直到“王者归来”,重建王国。不过和拜占庭帝国不同的是刚铎并没有陷落。

引用与注释

  1. 魔戒II-双塔殊途卷III-第二章,洛汗骠骑。
  2. 2.0 2.1 2.2 未完的传说第三辑-第二章,奇瑞安与埃奥尔,及刚铎与洛汗之谊。
  3. 魔戒I-魔戒同盟卷II-第二章,埃尔隆德的会议。
  4.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The War of the Jewels,the second map。
  5. 未完的传说第四辑-第一章,德鲁伊甸人。
  6. J.R.R. Tolkien, "The Rivers and Beacon-hills of Gondor" (edited by Carl F. Hostetter), in Vinyar Tengwar, Number 42, July 2001, p. 17
  7. 精灵宝钻魔戒与第三纪元
  8. 未完的传说第三辑-第一章,金鸢尾沼地之祸。
  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一 列王纪事-第一篇,努门诺尔诸王。第四节 刚铎,以及阿纳瑞安的继承人
  10. 未完的传说第四辑-第二章,伊斯塔尔。注释7
  11. 11.0 11.1 11.2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二 编年史略(西部地区的编年史)。第三纪元
  12.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一 列王纪事-第一篇,努门诺尔诸王。第三节 埃利阿多、阿尔诺,以及伊熙尔杜的继承人
  13. 魔戒III-王者归来卷V-第一章,米那斯提力斯。
  14. 14.0 14.1 魔戒III-王者归来卷V-第六章,佩兰诺平野之战。
  15. 魔戒III-王者归来卷VI-第五章,宰相与国王。
  16. 托尔金信件集第244封信
  17.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六-第一篇,第三纪元的语言与种族。人类
  18. 托尔金信件集第193封信
  19. 托尔金信件集第144封信
  20. 托尔金信件集第347封信
  21. 未完的传说第三辑-第二章,奇瑞安与埃奥尔,及刚铎与洛汗之谊。注释 49
  22. J.R.R. Tolkien, "Words, Phrases and Passages in Various Tongue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in Parma Eldalamberon XVII (edited by Christopher Gilson)
  23. 托尔金信件集第324封信
  24. Vinyar Tengwar No. 42,July 2001。
  25. J.R.R. Tolkien, "Nomenclature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in Wayne G. Hammond and Christina Scull (eds), The Lord of the Rings: A Reader's Companion, p. 776
  26. 魔戒III-王者归来卷V-第五章,洛希尔人的驰援。
  27. Wayne G. Hammond and Christina Scull (2006), The J.R.R. Tolkien Companion and Guide: I. Chronology, p. 462
  28. 托尔金信件集第211封信
  29. Ignatius L. Donnelly, Atlantis: The Antediluvian World (1882), Part V, Chapter II: The Egyptian Colony
  30. "Gondor -> Byzantine Empire", Middle-earth Center(accessed 3 September 2015)
  31. "Is Gondor Constantinople?", The Lord of the Rings Fanatics Plaza: Forum (accessed 3 September 2015)
  32. "Gondor = Byzantium?", The Phora (accessed 3 September 2015, 页面失效)
  33. Wayne G. Hammond and Christina Scull (eds), The Lord of the Rings: A Reader's Companion, p. 570
  34. Miryam Librán-Moreno, "'Byzantium, New Rome!': Goths, Langobards, and Byzantium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in Tolkien and the Study of His Sources (edited by Jason Fisher)
  35. Tom Simon, "Gondor, Byzantium, and Feudalism" dated 13 March 2010, Bondwine(accessed 6 September 2015)
本词条部分内容来自 Tolkien GatewayGondor 词条。本维基基于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分享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