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刚刚完成,还需要进一步校对和完善。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需要校对的词条列表编辑者签名:多谷。
尬得我脚趾抠出一座刚多林


Ted Nasmith - Tuor Reaches the Hidden City of Gondolin.jpg
刚多林
Gondolin
基本信息
发音 [ˈgɔndɔlin]
[ɔndɔˈlindε]
[ˈgɔndɔbar]
[gɔndɔθˈlimbar]
[gwaˈrεstrin]
[ˈgar ˈθurjɔn]
[ˈlɔθ]
[lɔˈθεngrjɔl]
别名 隐匿之城
七名之城
昂多林迪(Ondolindë)
刚多巴尔(Gondobar)
刚多斯林巴尔(Gondothlimbar)
格瓦瑞斯特林(Gwarestrin)
加尔夙瑞安(Gar Thurion)
洛丝(Loth)
洛森格利欧尔(Lothengriol)
地理位置 中洲西部贝烈瑞安德环抱山脉内、图姆拉登谷地中央
国情信息
人民 诺多
辛达
语言 昆雅语
辛达语
政体 君主制
贵族政治
领袖 图尔巩
节日 诺斯特·那·洛希安
夏日之门
历史信息
建立年份第一纪元116年
迈格林到来 第一纪元400年
胡林与胡奥到来 第一纪元458年
泪雨之战出兵 第一纪元472年
图奥的到来 第一纪元495年
埃雅仁迪尔的诞生 第一纪元503年
配图:Tuor Reaches the Hidden City of Gondolin by Ted Nasmith

刚多林Gondolin)是第一纪元精灵的“隐匿之城”。这座美丽繁荣的城市在图尔巩的统治下屹立近四百年,直到背叛起自萧墙之内:图尔巩的外甥,迈格林,向魔苟斯揭示了刚多林的确切位置。于是,魔苟斯的大军毁灭了刚多林——但在贝烈瑞安德诸王国中,刚多林是最后一个陷落的。

地理位置

刚多林坐落于贝烈瑞安德地区的北部边界。

刚多林以西是西瑞安河上游;以东是多松尼安高地,这片高地后来变为了“暗夜笼罩的森林”陶尔-努-浮阴。刚多林的北方是阿德嘉兰大草原,后来在骤火之战中被烧为焦土。

刚多林位于“环抱山脉”中隐蔽的图姆拉登谷之内。环抱山脉高耸难越,其外侧是险峻的陡崖。“环抱山脉”的北部有一条被称为“群鹰裂隙”的高狭山隘,俯瞰着万丈深渊。“环抱山脉”的南部则是克瑞赛格林群峰,梭隆多和大鹰在群峰中筑巢而居。因为大鹰杀死或驱赶了所有走近的魔苟斯的爪牙,所以刚多林的位置一直隐蔽着。

曾有一条河流从图姆拉登谷中流出,汇入西瑞安河;后来,这条河流干涸了,而这条干河昔日冲刷出的、贯穿环抱山脉的河道,就成为了通往刚多林的通道。

这条通道的尽头是欧尔法赫·埃霍尔,一条向东穿过山脉的狭长裂谷。裂谷一路上行,最终抵达图姆拉登谷地的边缘。裂谷两侧的山墙雄伟陡峭,大部分路段都只能看见一线天空。裂谷中铺设有一条宽路,由斜坡和楼梯交替构成。

城市描述

刚多林七门

详情请阅读:刚多林七门

七道宏伟的大门,扼守着从欧尔法赫·埃霍尔大裂谷通往图姆拉登谷地的道路。七道大门分别是:

七重大门所扼守的道路不断攀升,直至升抵“环抱山脉”之巅。然后,在最后一重城门之后,山坡缓缓下行,进入图姆拉登的青翠山谷。谷地是一片翠绿的原野,中央耸立着阿蒙格瓦瑞斯——一座坚硬光滑的石山。刚多林城就建筑在阿蒙格瓦瑞斯的平顶上。

城市布局

图尔巩建立起刚多林城,以纪念提力安城,那座屹立在“不死之地”的图娜山上精灵美丽的白城。因此,刚多林的城墙如雪,高塔洁白。[1]

刚多林宽阔的街道是以石板铺成,以大理石镶边,道路两旁是鲜花盛开的花园,花园中坐落着漂亮的房屋和庭院;城中还有众多白色大理石砌成、雕琢得无以伦比的高塔,极细、极美,高耸入云。城中的广场因诸多喷泉和鸟儿的栖身之处而生机勃勃,鸟儿在老树的枝丫间歌唱。但所有的广场当中,最大的乃是王宫所在之处,那里有城中最高的塔楼,宫殿门前的喷泉,水珠跃入空中足有二十又七英寻之高,纷落如欢歌的水晶雨,白天反射着阳光,晶莹耀眼,夜晚折射着月华,朦胧梦幻。住在那里的鸟儿羽毛如同白雪,歌声比摇篮曲还要悦耳动听。
—— 《刚多林的陷落》


城市的中心是王之广场,广场上有着晶莹的王之喷泉和高耸坚固的王之塔。王宫庭院前立有两尊双圣树的雕塑:形如劳瑞林的金树名为格林加尔,形如泰尔佩瑞安的银树盛放白银花朵,名为贝尔希尔。自王之广场始,至少五条道路通向城市各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关于刚多林城市布局的记载,大都仅见于托尔金的早期作品《失落的传说之书》,因此它们未必能够展现托尔金的成熟构思,仅供参考。

历史

刚多林的建立与乌欧牟的预言

第一纪元1年芬国昐的子民回到中洲。彼时,图尔巩定居在贝烈瑞安德的西部海岸奈芙拉斯特,住在海滨的温雅玛。他的子民兼有诺多族辛达族

第一纪元50年图尔巩和他的朋友芬罗德沿着西瑞安河旅行南下时,“众水之王”乌欧牟托梦于他们。乌欧牟警醒他们,让他们寻找可以隐藏实力的地方,以抵御魔苟斯的大军。闻言,图尔巩想要建立一座能使他想起提力安城的城市;但他找不到合适的地点,只得回到奈芙拉斯特

第一纪元53年乌欧牟亲自向他现身,指引他前往西瑞安河谷。于是他发现了合适的建城之处:“环抱山脉”中的图姆拉登谷。经过设计规划后,第一纪元64年,刚多林开始建造。许多技艺高超的匠人和建筑师为建造刚多林倾注心血;第一纪元116年,该城终于完全建成。

图尔巩准备迁居刚多林时,乌欧牟再次前来。乌欧牟告知图尔巩,在贝烈瑞安德的精灵诸国中,刚多林将屹立最久。但他警告:


“切勿太爱汝心所成之谋,汝手所造之工。切记,诺多的真正希望乃在西方,来自大海的彼岸。”[1]


乌欧牟又警告图尔巩,背叛终将起自萧墙之内;危难临近时,他会派遣一名使者前去刚多林。乌欧牟说,通过此人,“度过烈焰劫毁之后,精灵与人类必将生出希望”。[1]

然后,图尔巩开始带领子民迁居刚多林。其中的诺多有跟随芬国昐回到中洲的三分之一,而其中的辛达则比这还多。精灵们进入了图姆拉登谷,此后再也没有出来——除了泪雨之战时。在群山环抱中,刚多林变得兴旺繁荣、极为美丽。

迈格林来到刚多林

第一纪元316年,图尔巩的妹妹,阿瑞蒂尔,渴望离开刚多林城。虽然图尔巩并不愿意,但最终还是答应了她。然而,阿瑞蒂尔与护卫们走散了,结果陷入了南埃尔莫斯森林。

“黑暗精灵”埃欧尔,著名的锻造工匠,就住在此地。他在阿瑞蒂尔四周布下迷咒,引她来到自己的家,然后娶她为妻。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唤作迈格林。迈格林长大后也成为杰出的锻造工匠。

第一纪元400年,趁着埃欧尔外出赴宴,迈格林说服了阿瑞蒂尔,跟随母亲逃回了刚多林。然而埃欧尔紧追在后,找寻到了刚多林。起初,图尔巩欢迎埃欧尔的到来,只是要求他留在刚多林城,因他知道了城市的位置。但埃欧尔傲然回绝,于是图尔巩判决他做出选择:住在刚多林,或死在这里。埃欧尔选择了后者,而且想杀死迈格林——结果却误杀了自己的妻子。第二天,埃欧尔被抛下城墙处死。

迈格林看着他父亲被处决,未发一言。他从此留在了刚多林。他爱上了图尔巩之女伊缀尔,但伊缀尔对他殊无好感。因此,迈格林的爱变得阴暗了。渐渐地,他成为了刚多林的福乐荣光中,“一颗邪恶的黑暗种子”。

不过,迈格林深受其他刚多林居民的称赞。他教授众人许多技巧,带领众人锻造金属、开采矿石、改进武器。渐渐地,他声名鹊起,盛名仅在图尔巩之下。

骤火之战中的刚多林

第一纪元455年魔苟斯攻破了安格班合围,发起骤火之战。彼时图尔巩之父,芬国昐,单骑闯到安格班众门前,对魔苟斯发出挑战;于是他就此殒落。“鹰王”梭隆多把他的遗体置于刚多林北方的山巅,图尔巩为父亲建起了一座石冢。

此战中,刚多林依然隐匿着,没有派出军队参战。但图尔巩意识到了魔苟斯的威胁,于是他派出使者,去请求维拉的帮助。但是使者们没有寻到“不死之地”,返回中洲的人寥寥无几。

胡林与胡奥来到刚多林

第一纪元458年哈多家族的两个少年——胡林胡奥,经历了一场与奥克的战斗后,在刚多林南方的丁巴尔迷了路。于是,“鹰王”梭隆多派出两只大鹰,将他们送到了刚多林。

乌欧牟曾给图尔巩托梦,警告他刚多林的命运和哈多家族紧密相连。于是图尔巩热情接待了两兄弟,他们在刚多林住了将近一年。

图尔巩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当两兄弟请求离开时,他准了他们的请求——虽然他的律法本来禁止进入刚多林的陌生者离开。不过,其实两兄弟并不确知刚多林的位置,而且他们发誓不会泄露秘密。于是大鹰把胡林胡奥送回他们的族人之中。

然而,许多人都猜测到两兄弟究竟去了哪里;诸般传言,很快就传到了魔苟斯的奸细耳中。

泪雨之战中的刚多林

第一纪元468年图尔巩得知迈兹洛斯正在集结联盟对抗魔苟斯。于是他召集刚多林的大军,准备参战。

第一纪元472年图尔巩率领多达一万的大军出战。迈格林、图尔巩的将领埃克塞理安格罗芬德尔与他并肩作战。在这场泪雨之战中,至高王芬巩的大军遭到包围,但图尔巩率军杀出一条血路来到至高王身旁,并与芬巩身边的胡林胡奥重逢。然而,战势随后突变,芬巩图尔巩被敌军隔开。芬巩勾斯魔格杀害;而胡林胡奥建议图尔巩撤回刚多林。


于是胡林对图尔巩说:“王上,快走,趁现在还来得及!您身上存留着埃尔达最后的希望,只要刚多林还存在,魔苟斯便得继续心存忌惮。”

但是图尔巩答道:“如今刚多林也隐藏不了多久了,倘若它被发现,必然陷落。”
闻言胡奥开口道:“但是哪怕它只屹立短短一段时日,那么从您的家族中就必生出精灵与人类的希望。王上,在死亡的凝视下,且容我向您这么说:虽然我们在此永别,我再不能见到您的洁白城墙,但从你我之中必要升起一颗新星。珍重再会了!”

—— 《精灵宝钻》,“第五战役——尼尔耐斯·阿诺迪亚德”


于是图尔巩带领着剩余的军队和芬巩的兵马撤回刚多林,埃克塞理安格罗芬德尔扼守右翼与左翼,胡林胡奥多尔罗明的人类负责断后。最终,胡奥倒下了,胡林被生擒。

战后,图尔巩再次派出使者找寻维拉,但是他们的使命失败了,没有一艘船回到中洲。只有水手沃隆威幸存,他被抛上了中洲海岸——因为他还将要完成乌欧牟赋予的使命。

图奥来到刚多林

如今,刚多林陷落的时日逼近了。于是乌欧牟选定了自己的去往刚多林、提出警告的使者。第一纪元495年,他令胡奥之子图奥心中动念、离开希斯路姆,并指引他最终抵达奈芙拉斯特。彼地,七只大天鹅领他来到了海边废弃的温雅玛。

走进温雅玛,图奥发现了数百年前图尔巩依照乌欧牟之命留下的防具和宝剑——这是证明乌欧牟使者身份的信物。他穿戴齐整后,乌欧牟向他现身,命他去寻刚多林,又令沃隆威引领他。

历经艰苦,图奥沃隆威终于来到了刚多林。面对镇守城门埃克塞理安图奥展露出了武器装备,证明他确是乌欧牟曾预告的使者。于是他被带到了图尔巩面前。乌欧牟借着他的口说话,警告图尔巩刚多林的噩运正在逼近,恳请图尔巩离开刚多林、带着子民到海边去。

图尔巩对乌欧牟的建议考虑良久,但他最终决定留下来。然后,他下令封死秘道的入口,禁止任何人进入或离开刚多林,希望如此刚多林便可以继续隐匿,不为魔苟斯所知晓。

尽管未能说服图尔巩,但图奥还是留在了刚多林。他逐渐得到图尔巩的喜爱,并于第一纪元502年伊缀尔成婚。对此,迈格林满心愤恨。

刚多林的陷落与希望的诞生

详情请阅读:刚多林的陷落

第一纪元500年,魔苟斯释放了被囚禁二十八年的胡林第一纪元501年,胡林流浪至“环抱山脉”的山脚下,绝望地找寻秘道的入口。但秘道已经封死,他一无所获。于是他绝望地朝着刚多林的方向呼唤着图尔巩胡林的呼喊被魔苟斯的爪牙听去,刚多林坐落的区域暴露了——尽管由于大鹰的警戒,魔苟斯尚不能够确知刚多林的位置。

第一纪元509年迈格林越过“环抱山脉”寻找矿脉,结果被奥克俘虏。魔苟斯威胁要折磨他,于是他向魔苟斯揭示了刚多林的确切位置,以及可以进攻它的路线;作为报偿,魔苟斯承诺攻取刚多林后,迈格林可以占有伊缀尔、统治刚多林。此后,迈格林被放回刚多林,没有人知道他此前去了何处。

早在迈格林背叛之前,伊缀尔心头已感不详。她命人挖了一条秘道,从城中往下离开城市、向北穿过图姆拉登谷地底。这件工作没有走漏风声到迈格林耳中。

第一纪元510年夏日之门前夕,魔苟斯突袭刚多林,他的大军越过了城市北方的山脉,彼地警戒最少。刚多林的子民英勇奋战,但力量悬殊,城市终于被攻破。城破的混乱中,图奥迈格林从城墙上扔了下去,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摔死在山崖上。

刚多林的勇士死守“王之广场”。埃克塞理安勾斯魔格展开激战,在深泉中他们同归于尽。图尔巩拒绝离开他的城市,当“王之塔”倾倒,他随之殒落于废墟之中。

图奥伊缀尔带着埃雅仁迪尔和刚多林的残余子民走入密道,然后从城市北方的平原逃出。彼时,大火焚城燃起浓烟,喷泉被烧干也腾起大团水雾,因此图姆拉登谷笼罩在迷雾中。如此,幸存者得以避开敌军。

刚多林残余的子民攀上“环抱山脉”,取道“鹰之裂隙”逃亡,但却遭到了奥克炎魔的伏击。格罗芬德尔与炎魔博斗,最后双双跌落悬崖;与此同时,大鹰赶到、杀了奥克。梭隆多驮回了格罗芬德尔的遗体,精灵将他葬在山隘边。

经历一年的跋涉,刚多林的难民在西瑞安河口住了下来。多年以后,埃雅仁迪尔自此扬帆西去,祈求维拉的援助。第一纪元542年,他终于走上了“不死之地”的海岸。他的祈求被应允了,维拉派军发起愤怒之战、打败了魔苟斯

而埃雅仁迪尔则成为穹苍中的新星,他驾船航过黑夜的海洋,额佩一颗精灵宝钻;他被称为中洲居民的“大希望之星”。就这样,诚如多年前乌欧牟胡奥的预言所说:从刚多林以及图奥伊缀尔的联姻之中,中洲诸自由民族“生出了希望”。

别名

图奥闻言问道:“七名是哪七名?”守卫队长回答说:“歌谣与传说曰:我被称为刚多巴尔和刚多斯林巴尔,‘岩石之城’与‘石中居民之城’;我被命名为‘岩石之歌’刚多林与‘守卫之塔’格瓦瑞斯特林,或‘秘境’加尔夙瑞安,因为我隐藏在米尔冦的眼目之外;但那些爱我至深的人称我‘洛丝’,因为我如同一朵鲜花,正是‘平原上盛开的鲜花’洛丝恩格瑞尔。”他接着说:“但是,我们日常交谈时最常称呼它‘刚多林’。”
—— 《刚多林的陷落》
  • 隐匿之城:也被称为“隐匿王国”、“隐匿国度”或“隐匿之岩”。
  • 七名之城:刚多林有七个名字,它因而被称为“七名之城”。
  • 昂多林迪(Ondolindë):意为“岩石之歌”。这是刚多林的昆雅语本名。
  • 刚多巴尔(Gondobar):意为“磐石之城”。
  • 刚多斯林巴尔(Gondothlimbar):意为“石居者之城”。
  • 格瓦瑞斯特林(Gwarestrin):意为“守望之塔”。
  • 加尔夙瑞安(Gar Thurion):意为“隐秘之地”。因刚多林躲开了魔苟斯的搜寻,故有此名。
  • 洛丝(Loth):意为“花”。刚多林如花一般美丽,因而刚多林民最喜欢这样称呼这座城市。
  • 洛丝恩格瑞尔(Lothengriol):意为“盛开在平原上的鲜花”。[2]

引用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