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Felagund Among Beors Men.jpg
人类
Men
基本信息
分类 人类
居住地 希尔多瑞恩贝烈瑞安德努门诺尔刚铎阿尔诺洛汗黑蛮地哈拉德可汗德佛洛赫尔鲁恩罗瓦尼安
语言 阿督耐克语西部语人类语言
辛达语为主的各种精灵语言
成员 参见人类列表
体貌特征
寿命
肤色 白色、棕色和黑色
发色 黑色、棕色、金色、白色和灰色
画廊 人类相关的图片
配图:费拉贡德贝奥的族人之中 by Ted Nasmith

人类Men),是伊露维塔儿女中苏醒较晚的一支,因此也被较早苏醒的精灵称之为称为“后来儿女”、“后来者”。[2]虽然他们的苏醒不如其他同类早,但大乐章已经揭晓,人类注定要统治中洲。


人类的儿女向西、向北、向南漫游出去,他们的快乐就如露珠未干的清晨时分,那时每一片叶子都青翠碧绿。[2]

历史

具体年份请参阅:大事件年表

起源与苏醒 

详情请参阅主词条:爱努的大乐章

阿尔达出现之前的虚空之中,独一之神伊露维塔独自创造了伊露维塔的儿女。当爱努聚集在伊露维塔的周围吟唱起大乐章之时,伊露维塔在第三主题中向各位埃努揭示了自己的诸多构想,其中最令爱努们惊异的便是伊露维塔的儿女,即先出现的精灵和后来的人类。

爱努们愈看就愈爱他们,那是一种与他们全然不同的生命,从这群陌生又自由的儿女身上,他们看见伊露维塔的心智所反映出的全新面向,并从其中学到一点它的智慧,这智慧原本是他们见不到的。[3]

但彼时一切尚未开始,精灵与人类的住所阿尔达仍然只停留在乐章之中而未成为现实,因此人类陷入沉睡中,只有等到合适的时机才会苏醒。[3]

第一纪元太阳首度升起时,人类在中洲东部的希尔多瑞恩苏醒了。因首度日出是在西方,因而人类睁开双眼,都转而望向那边,他们在大地上漫游时,双脚也大多朝那边游荡。人类苏醒之后没有得到众维拉的引导,但人类在很多地方遇见了黑暗精灵,成为了他们的同伴与学徒。[2]

据说,当人类苏醒后,魔苟斯来到他们之前,煽动他们崇拜他,惶恐至极的人类就此向魔苟斯效忠。但在魔苟斯的残酷统治下,许多人醒悟过来,他们意识到魔苟斯为他们带来了黑暗。这些醒悟的人类背离了魔苟斯,一些人被魔苟斯的爪牙杀害,还有一些人逃走了。[4]臣服于魔苟斯的人类从此投入黑暗,变成了他的爪牙。逃走的人类不断向西前进,并且在迁徙的路途中分散到了中洲的各地,他们定居在了鲁恩内海沿岸、埃利阿多明希瑞亚斯等地,成为了日后北方人类前努门诺尔人的先祖[5]。也有一些人类逃到了酷热的南方地区,此后被统称为哈拉德人。而德鲁伊甸人则主要定居在白色山脉。西迁的人类当中,只有少数人最终抵达了贝烈瑞安德,他们被称为伊甸人[6]

贝烈瑞安德的大战 

荣耀之战后,诺多族精灵建立了安格班合围。在这相对和平的年代里,西迁的伊甸人越过了蓝色山脉,这些人类分为三个部族:贝奥家族哈拉丁家族马锐赫家族。也有一些德鲁伊甸人哈拉丁人交好,随他们来到了贝烈瑞安德。诺多三大家族的诸王看出了人类子孙的潜力,于是邀请他们来到自己的领地中居住,人类因此分散到了贝烈瑞安德的不同地方,与精灵一起对抗安格班的大军。

贝奥家族得到了纳国斯隆德之王芬罗德的礼遇,他们定居在多松尼安东北面的拉德洛斯,成为了菲纳芬家族的盟友。哈拉丁家族在费艾诺之子卡兰希尔的领地沙盖理安住下了,但他们几乎不与此地的精灵来往。马锐赫家族大多接受了诺多至高王芬国昐的好意,在其首领马拉赫的带领下迁徙到了希斯路姆,与芬国昐家族并肩作战。

就这样,伊甸人来到了埃尔达的土地上,他们有的四处游荡,有的以亲族或小群定居下来。他们获得了自己居住区的自由治理权,自己选定族长与军队领袖。这些人类在战争中是埃尔达的盟友,不过他们由自己的领袖领军。[6]

魔苟斯不愿坐视对手发展壮大,于是派奥克袭击了沙盖理安的哈拉丁人,盖理安-阿斯卡河栅栏之战爆发,损失惨重的哈拉丁家族在哈烈丝女士的带领下迁入布瑞希尔森林,德鲁伊甸人也随他们一同迁走。[6]

安格班合围最终在骤火之战中被打破,诺多族的防线在魔苟斯的突袭下破碎,精灵与人类死伤无数,芬国昐陨落,多松尼安等多地沦陷。贝奥家族几近覆灭,哈多家族亦受到众创[7]。战后,人类巴拉希尔之子贝伦被迫逃离家园,他在多瑞亚斯与辛葛之女露西恩相遇。他们相爱,并传奇般地从安格班夺得一颗精灵宝钻[8]

得知贝伦和露西恩的伟绩后,人类和精灵再度组建盟军对抗米尔寇,迈兹洛斯同盟由此建立,哈拉丁家族和马锐赫家族的战士都集结在诺多至高王芬巩的旗下,东来者则加入了迈兹洛斯麾下。但联盟在泪雨之战中因东来者的背叛而溃败。此战中精灵与人类伤亡惨重,哈拉丁家族的首领哈尔迪尔战死,马锐赫家族的首领胡林被生擒,希斯路姆法拉斯诸港等地相继沦陷[9]

战后,东来者霸占了希斯路姆,掠夺、骚扰此处的居民,胡林之子图林胡尔之子图奥先后逃离了希斯路姆。图林一生被魔苟斯的诅咒所折磨,在经历了重重劫难后杀死了格劳龙,受他的影响,残存的哈拉丁人和德鲁伊甸人逃离了布瑞希尔森林,定居在西瑞安河口。图奥则作为乌欧牟的使者进入了“隐匿之城”刚多林,并与城主图尔巩的女儿伊缀尔相爱,他们的孩子便是“蒙福的”埃雅仁迪尔

刚多林最终因背叛而覆灭,图奥伊缀尔带领幸存者来到西瑞安河口埃雅仁迪尔在此与迪奥之女埃尔汶成婚。因贝伦与露西安得来的精灵宝钻如今正由埃尔汶保管,费艾诺的众子袭击了西瑞安河口,第三次亲族残杀爆发。埃尔汶携带精灵宝钻跳下大海,被维拉乌欧牟救起、变作白鸟飞到丈夫埃雅仁迪尔身边。埃雅仁迪尔之子埃尔隆德埃尔洛斯幸存并被收养。

借着精灵宝钻的力量,埃雅仁迪尔和埃尔汶抵达维林诺,祈求维拉援助中洲。在维拉的授意下,埃雅仁迪尔带着精灵宝钻在苍穹中航行,成为“大希望之星”维林诺的大军登陆贝烈瑞安德,愤怒之战爆发,伊甸人在维林诺的旗帜下奋战,魔苟斯被打败。剩下两颗精灵宝钻被夺回,但最终它们一枚坠入地心,一枚被投入大海,第一纪元结束[10]

努门诺尔的兴衰 

开拓者

愤怒之战结束后,第二纪元开始,幸存的伊甸人在埃尔洛斯的带领下扬帆西去,在贝烈盖尔海中的努门诺尔岛上建立了努门诺尔王国。已然选择人类命运的埃尔洛斯成为了第一任努门诺尔国王。精灵常从西方到来,努门诺尔人延续了与精灵的友谊,得到了维拉的庇护,在一位位睿智国王的领导下日渐繁荣昌盛。

彼时,努门诺尔人还未踏上中洲的海岸,仍有许多未曾抵达贝烈瑞安德的人类定居在中洲。北方人类定居在安都因河谷罗瓦尼安等地,他们与墨瑞亚等地的矮人交好,坚定地对抗奥克。前努门诺尔人主要住在蓝色山脉以东的沿海地区,从明希瑞亚斯埃奈德地区贝尔法拉斯乌姆巴尔都有他们的身影。哈拉德人则居住在哈拉德地区。一些东来者逃脱了贝烈瑞安德的沉没,他们来到前努门诺尔人和哈拉德人当中,将邪恶的信仰散播开来。前努门诺尔人和哈拉德人不愿对抗维拉,因此受到黑暗人类的欺压。

关于东方人类的记载寥寥,或许他们早在努门诺尔人的视线之外投向了索隆,因早在人类诞生之初,魔苟斯就在东方对人类进行邪恶的统治,而魔苟斯覆灭后,索隆也逃到了东方。东方的人类受索隆的影响最深,他们畏惧索隆,将他视为君王与神祇。

努门诺尔第四任君主塔尔-埃兰迪尔统治时期,努门诺尔人首次前往中洲,开始跟中洲的精灵往来,并逐步建立友谊。[11]从这时起,渡海而来的努门诺尔人开始接触埃利阿多的人类,他们是贝奥家族和哈多家族的亲族。努门诺尔人曾以为中洲的人类都已投向黑暗,但实际接触后,努门诺尔人改变了自己的看法。[12]

努门诺尔第六任君主塔尔-阿勒达瑞安统治时期,努门诺尔人开始在中洲建立港口,并在中洲的海岸砍伐树木,这使得中洲本土居民与努门诺尔人的冲突越来越大。努门诺尔岛上的德鲁伊甸人预见到了邪恶即将到来,于是他们开始离开岛屿。彼时在遥远的东方和南方地区,索隆收服了哈拉德人和东夷人。[13]

明希瑞亚斯埃奈德地区的沿岸有着广袤的森林,林中的前努门诺尔人无法坐视居住地的森林被大肆砍伐,因而袭击了努门诺尔人的港口,从此被视为努门诺尔人的敌人。努门诺尔人打败了他们,明希瑞亚斯的林中居民逃往了埃林沃恩,埃奈德地区的一些土著民躲入黑蛮地避难,从此被称为黑蛮地人[14]

白色山脉南侧的沿海地区,努门诺尔人为当地的前努门诺尔人带来了宝贵的知识,因而被他们奉为君王和神灵。[15]而白色山脉中定居的德鲁伊甸人不断受到东夷的威胁,被迫离开了白色山脉。[1]

努门诺尔第十一任君主塔尔-米那斯提尔统治时期,精灵与索隆之战爆发了,埃利阿多沿岸的背井离乡的土著投向了索隆,帮索隆的大军破坏努门诺尔人的储材场。[14]罗瓦尼安北方人类受到了奥克和东方人类的侵略,他们人口锐减,被迫躲在森林和山洞中苟且偷生。[5]米那斯提尔派出舰队援助灰港的精灵,他们携手打败了索隆的大军。埃奈德地区在战争中荒废,幸存的土著民逃到了白色山脉中。努门诺尔人初次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战后,他们开始在中洲海岸地区建设永久殖民地,统治剥削当地土著,聚敛金银财宝。[14]

殖民者

彼时,白色山脉的人类仍生活在索隆的阴影中,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向北迁徙,其中一部分人在黑蛮地定居下来,而走得最远的一批人来到了古冢岗,他们便是布理人的先祖。[16]

尽管索隆战败,他的爪牙依旧在迷雾山脉以东肆虐,罗瓦尼安频频被东夷人侵扰。北方人类无力抵抗,只能离开安都因河谷,在山林间躲藏。[5]

努门诺尔第十二任君主塔尔-奇尔雅坦统治时期,努门诺尔人的殖民扩张愈演愈烈,他们对中洲土著民的压迫也日益严重,并开始公开表达对维拉禁令的反抗。努门诺尔人变得日渐骄傲,他们开始渴望永生,逐渐忘却了旧日的荣光。[15]

努门诺尔第十四任君主塔尔-安卡理蒙统治时期,努门诺尔人分成忠王派忠贞派。忠王派效忠王室,他们追求财富与永生,忘却了与精灵的友谊。而忠贞派仍信奉维拉,与精灵保持联络。此后,作为少数派的忠贞派始终遭受国王和忠王派的猜疑和打压。[15]

在努门诺尔殖民扩张的年代里,忠王派和忠贞派都在中洲建立了殖民地。忠贞派在乌姆巴尔及南部地区对建立殖民地,压迫本地的哈拉德人。忠贞派在安都因河口建立港口后,曾与白色山脉内的前努门诺尔人有所接触,但双方既没有爆发冲突,也不曾建立友谊。[5][16]在这段日子里,索隆将注意力放在了东方,白色山脉的人类逐渐从索隆的阴影中走出。[13]但在白色山脉以南的沿海地区,当地的前努门诺尔人遭到了忠贞派的残忍压迫。[17]

在一位位忠王派君主的领导下,努门诺尔在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第二十四任君主塔尔-帕蓝提尔继位。与之前的多位君主不同的是,帕蓝提尔是一位亲近维拉和精灵的忠贞派,因而导致了努门诺尔的内战:最终忠贞派打败了叛乱的忠王派。帕蓝提尔致力于弥补前人的错误,但可惜为时已晚,再也没有一条精灵的船只造访努门诺尔。[18]

流亡者

努门诺尔第二十五任君主阿尔-法拉宗统治时期,索隆向努门诺尔人投降,并成为了国王的亲信。在索隆的引诱下,努门诺尔人的国势和他们的骄傲达到了巅峰,忠贞派遭到了大肆迫害。法拉宗带着努门诺尔人的舰队向维林诺发起进攻,这导致伊露维塔向努门诺尔降下惩罚,努门诺尔的大军被倒塌的山峦深埋,努门诺尔岛被巨浪吞没。努门诺尔王国就此覆灭,仅有忠贞派领袖埃兰迪尔带着少数追随者逃离了灾难,抵达中洲。

一些努门诺尔人生活在中洲的殖民地上,因此逃过浩劫,他们的根据地在乌姆巴尔。幸存的忠王派被称为黑努门诺尔人,因他们早已投向了索隆。幸存的忠贞派在埃兰迪尔的带领下建立了两个流亡王国——北方王国阿尔诺和南方王国刚铎。新生的人类王国不久后便遭到了索隆的进攻,为了对抗索隆,中洲的精灵与人类组成了最后联盟,长达七年的最后联盟大战就此爆发。人类与精灵最终艰难取胜,埃兰迪尔之子伊熙尔杜夺得了索隆的魔戒,索隆因此败亡,这便是第二纪元的结束。

大地的统治者

由盛而衰

第三纪元的初始,因伊熙尔杜的父亲和弟弟皆战死,伊熙尔杜继承了刚铎和阿尔诺的王位,并将刚铎交给了侄子美尼尔迪尔管理。由于魔戒的背叛,伊熙尔杜在金鸢尾沼地之祸中丧生,魔戒因此失落。伊熙尔杜之子维蓝迪尔仅继承了阿尔诺的王位,刚铎和阿尔诺两个王国的统治权从此分离,直到第三纪元的末期才重新合二为一。

最后联盟大战后,北方人类摆脱了魔影,回到安都因河谷安养生息。他们与刚铎交好,与刚铎人一同对抗东夷。但在白色山脉中,背弃誓言的山中之民逐渐衰弱,在诅咒的影响下,他们在死后也无法安宁,最终全部转变为幽魂。

最初的五百年,对于两个流亡王国来说都是一段难得的和平岁月。但这份和平最终被战火与纷争打破。在南方,东夷人给刚铎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刚铎的第八代国王罗门达奇尔一世是第一位抗击东夷的国王,他成功地打败了东夷人,但最终在敌人的侵略中战死。继任的国王图伦拔为他的父亲报仇,赶走了东夷人,此后刚铎的东方边界和平了许多年。而在北方,阿尔诺在第十代国王埃雅仁都尔逝世后分裂成三个国家————阿塞丹王国卡多蓝王国鲁道尔王国,其中阿塞丹被认为是阿尔诺的正统继承者。

在解决完东夷的威胁后,刚铎不久后便进入了盛世。在四位船王的统治时期,刚铎攻占了乌姆巴尔,打败了哈拉德人黑努门诺尔人,黑努门诺尔人从此在历史上消失。这段日子里,刚铎的疆域向四方不断扩张,国力愈发壮大。到刚铎最后一位船王,即第十五代国王哈尔门达奇尔一世的统治时期,北方人类和哈拉德人都承认了刚铎的统治,刚铎的国力达到了巅峰。与此同时,索隆的魔影悄悄地在中洲重现。继任的刚铎诸王却日渐松懈,刚铎的衰落至此开始。

在刚铎仍处于船王统治的盛世时,分裂后的阿尔诺无可避免地衰落了,但彼时三个王国之间的关系仍然堪称融洽。在阿塞丹的第四代国王凯勒法恩的统治时期,霍比特人开始一批批地从安都因河谷迁移到了埃利阿多。

魔影现身

刚铎的第十九代国王罗门达奇尔二世是一位强大有为的雄主,他在未继任前便再次打败了入侵的东夷。彼时北方人类在罗瓦尼安建立了罗瓦尼安王国,罗门达奇尔二世与北方人类是亲密的盟友,他的儿子迎娶了罗瓦尼安王国的公主,并诞下一子埃尔达卡

在北方,新生的安格玛王国时刻威胁着分裂后的阿尔诺诸国。阿塞丹第七代国王阿盖勒布一世统治时期,卡多蓝鲁道尔伊熙尔杜的血脉已经断绝,卡多蓝接受了阿盖勒布一世的统治,而鲁道尔已被安格玛掌控。持续漫长的安格玛战争爆发,战火席卷了埃利阿多,阿盖勒布一世在安格玛的第一次入侵中战死,他的继承人阿维烈格一世第二次入侵中战死,卡多蓝和鲁道尔都在战争中灭亡,仅存的阿塞丹在精灵的帮助下艰难地抵抗安格玛。受到战争威胁的霍比特人不断西迁,许多人在布理地区定居。

刚铎第二十一代国王埃尔达卡统治时期,亲族争斗爆发了。彼时,许多傲慢的刚铎贵族鄙夷北方的人类,因此对身怀北方人类血统的国王感到不满,同样出身皇室的舰队统帅卡斯塔米尔带领他们发动了叛乱。叛军攻下了首都欧斯吉利亚斯,卡斯塔米尔自冕为王,而埃尔达卡被迫逃到罗瓦尼安王国。但由于卡斯塔米尔的暴政,埃尔达卡带领大军成功地进行了反击,卡斯塔米尔战败身死,埃尔达卡重回王位。但卡斯塔米尔的儿子们带领叛军占据了乌姆巴尔,他们被称为乌姆巴尔的海盗。此后的日子里,刚铎和乌姆巴尔纷争不断。

阿塞丹第十代国王阿盖勒布二世统治时期,霍比特人搬迁到了夏尔。彼时,在精灵的帮助下,阿塞丹暂时地从战争的威胁中脱身,但一场大瘟疫自东方袭来。东夷、刚铎、罗瓦尼安和大半个埃利阿多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刚铎第二十六代国王泰伦纳和他的儿女均在瘟疫中丧身,首都欧斯吉利亚斯成为一座荒城,人们放松了对魔多的监视。饱受摧残的罗瓦尼安从此开始衰落。卡多蓝的遗民尽数死去,埃奈德地区再无人烟。夏尔同样受到瘟疫袭击,但霍比特人们最终度过了这次劫难并再度繁荣壮大起来。阿塞丹的南部受灾严重,但北部地区几乎没有太大影响。

刚铎第二十九代国王纳马奇尔二世统治时期,战车民开始入侵罗瓦尼安和刚铎,平原之战爆发了,取得胜利的战车民杀死了刚铎和罗瓦尼安的国王,并且占领了罗瓦尼安。北方人类被迫放弃自己的国度,逃入刚铎或安都因河谷,后者便是伊奥希奥德人的起源。继任的刚铎国王卡利梅赫塔在伊奥希奥德人的帮助下,于第二次达戈拉德之战中打败了战车民,但在他逝世后,刚铎第三十一代国王昂多赫尔和他的继承人都在魔栏农之祸中被战车民杀死。随后,身怀王室血统的刚铎将军埃雅尼尔营地之战中打败战车民,为双方长久以来的争斗画上句号,埃雅尼尔因此被选为刚铎第三十二代国王。

阿塞丹第十五代国王阿维杜伊统治时期,安格玛的大军用一场决定性的战争摧毁了阿塞丹。失去国家的阿维杜伊被迫带领族人逃到佛洛赫尔,当地的洛斯索斯人接纳了他们。但阿维杜伊最终死于船难,他的儿子阿拉纳斯自称为杜内丹人族长,带领幸存的族人在北方抵抗安格玛。彼时,刚铎国王埃雅尼尔之子埃雅努尔带领大军乘船北上,但未能及时救下阿塞丹。阿塞丹的遗民、刚铎大军与精灵们携手在佛诺斯特之战中打败了安格玛,摧毁了邪恶王国安格玛。北方幸存的杜内丹人被称为游民,他们继续在族长的带领下守卫埃利阿多。

安格玛王国毁灭后,魔多的大军攻占了米那斯伊希尔,将其改名为米那斯魔窟,此后的千年里,这座城市一直威胁着刚铎的东部边界。刚铎的最后一位国王是第三十三代国王埃雅努尔,随着他在米那斯魔窟失踪,刚铎的王位就此断绝。此后,执政宰相成为了刚铎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最终的考验

宰相掌权后,刚铎渡过了数百年的和平时光,直到索隆再度现身。刚铎第十代执政宰相德内梭尔一世统治的末期,欧斯吉利亚斯被魔多大军袭击。在警戒和平年代,刚铎北部行省卡伦纳松的人口减少,名义上臣服刚铎的黑蛮地人趁此机会占据了卡伦纳松。彼时,霍比特人斯密戈和他的族人住在安都因河谷,斯密戈偶然发现了魔戒,并带着魔戒躲入深山中,此后他被人称为咕噜。

刚铎第十二代执政宰相奇瑞安统治时期,来自东方的巴尔寇斯人携手奥克入侵刚铎,在伊奥希奥德盟友的支援下,刚铎赢得了凯勒布兰特原野之战。奇瑞安因此将卡伦纳松赠与伊奥希奥德人,时任伊奥希奥德人首领的埃奥尔带领族人在此建立了洛汗王国。随后,奇瑞安与埃奥尔订立了永结联盟的誓约,这便是埃奥尔之誓。早已占据卡伦纳松的黑蛮地人对此不满,常与洛汗发生冲突。

洛汗第九代国王海尔姆统治时期,漫长冬季来临了,埃利阿多黑蛮地与洛汗的人类都遭到了寒冬的打击。这年冬季,刚铎忙于应对海盗的袭击,而洛汗遭遇了黑蛮地人与东夷、海盗的联手入侵,国王海尔姆战死。冬季过后,海尔姆的侄子弗雷亚拉夫在刚铎的帮助下赶走了入侵者,弗雷亚拉夫随后成为了第十代洛汗之王。由于寒冬的影响,夏尔霍比特人遭遇了饥荒,他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勇敢和怜悯让巫师甘道夫刮目相看。

矮人瑟罗尔带领族人在孤山脚下建立山下王国后,生活在奔流河流域的北方人类慕名北上,他们建立了河谷城长湖镇,但河谷城后来被恶龙斯毛格摧毁。

刚铎第二十三任执政宰相图林二世统治时期,哈拉德人入侵刚铎,洛汗援军与刚铎一同取得了波罗斯河渡口之战的胜利。不久后,面对魔多的威胁,刚铎驻军和居民撤离了伊希利恩。接下来的严酷寒冬较为安宁,唯独夏尔的霍比特人奋力抵抗狼群的侵扰。

埃瑞博任务开始前,甘道夫鼓动夏尔的霍比特人比尔博加入了矮人梭林远征队,随后比尔博在旅途中意外地得到了魔戒。弓箭手巴德射杀斯毛格后,五军之战爆发,长湖镇的人类帮助精灵和矮人,一同打败了来袭的奥克大军。战后,巴德带领族人重建了河谷邦

刚铎第二十五任执政宰相埃克塞理安二世统治时期,索隆公开现身,哈拉德人东夷乌姆巴尔的海盗投靠了索隆。彼时,北方杜内丹人第十六代族长阿拉贡外出游历,他先后为洛汗与刚铎服务,甚至前往南方与东方,以求削弱索隆的力量。

刚铎第二十六任执政宰相德内梭尔二世统治时期,随着魔多大军攻下欧斯吉利亚斯,魔戒大战爆发了。继承了魔戒的霍比特人弗罗多和他的同伴山姆梅里皮平将魔戒送到了幽谷,并且加入了魔戒远征队阿拉贡和刚铎宰相之子波洛米尔亦选择加入,但远征队不久后便分头行动,波洛米尔战死。

此后,洛汗在两次艾森河渡口之战中败给艾森加德奥克大军,但时任洛汗国王的希奥顿号角堡之战中打败了艾森加德与黑蛮地人的联军。同时,河谷之战在北方爆发,河谷邦矮人的帮助下战胜了来犯的东夷。在德鲁伊甸人的帮助下,洛汗成功赶到佩兰诺平野,阿拉贡带领埃利阿多的游侠与白色山脉中的亡者也援助了刚铎,他们在佩兰诺平野之战中击败索隆的联军,宰相德内梭尔逝去,洛汗国王希奥顿战死。随后爆发的是黑门之战弗罗多山姆咕噜来到末日山中,最终咕噜和魔戒落入岩浆下,魔戒之主索隆就此败亡,魔多大军崩溃,自由之民的联军取得了胜利。为魔戒大战画上句号的是傍水镇之战,霍比特人成功保护了夏尔。随着弗罗多、比尔博与精灵一同西渡,第三纪元就此结束。

人类的统治

战后,第四纪元开始,阿尔诺得以重建,阿拉贡成为了阿尔诺和刚铎联合王国的国王,并迎娶了阿尔玟。乌姆巴尔被刚铎收服,哈拉德人与东夷都服从阿拉贡的统治,河谷邦与夏尔得到了自治权,继任的洛汗国王伊奥梅尔再度发下埃奥尔之誓,霍比特人的红皮书代代相传。在阿拉贡的治下,重联王国达到了全胜时期,再无人能阻挡人类的盛世,人类的纪元已经来临。

在此后的纪元里,除了人类以外的一切能言种族都衰落了,霍比特人也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人类成为了阿尔达的主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族群与阵营

即使人类一族相互之间皆有关联,其中还是分为许多不同文化的各色族群。第一纪元神话传说中最重要的一支便是伊甸人了。虽然准确的说,伊甸人一词是用来泛指所有人类,但精灵中特指和他们在第一纪元并肩作战,打倒魔苟斯的人类一族。其他人类并没有跨过迷雾山脉,或是加入对抗魔苟斯的战争中。甚至其中一些种族,如东夷公开加入邪恶势力一方。之后的纪元中,哈拉德人东夷索隆效力,与伊甸人的后代纷争不断。以下将对在第一至三纪元中出现的人类族群进行简要的描述:

伊甸人和杜内丹人

伊甸人指的是在安格班合围期间来到贝烈瑞安德的人类家族,他们称为了精灵的朋友,一同抵抗安格班的大军。这些伊甸人分为三个部族:伊甸人第一家族是贝奥家族,于第一纪元305年进入贝烈瑞安德,并被芬罗德·费拉贡德赐予在多松尼安东北面的拉德洛斯。伊甸人第二家族是哈拉丁家族,最初由哈尔达德率领,后由他的女儿哈烈丝统领,居住在布瑞希尔森林。第三家族是后来变得最为强大的一支,最初由马锐赫率领,后由他的后代哈多统领,居住在多尔罗明。这个家族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马锐赫家族,也可以称作哈多家族

伊甸人在第一纪元末的愤怒之战中给予精灵和维拉许多帮助,因此他们从维拉那获封新的土地:在中洲与不死之地之间。这片土地便是努门诺尔,有着五角星轮廓的岛屿,且远离中洲的纷争与硝烟。

埃尔洛斯带领伊甸人,追随着他的父亲的船只埃雅仁迪尔之星,前往努门诺尔。第二纪元32年,他们到达努门诺尔,埃尔洛斯成为努门诺尔国王,他使用昆雅语为自己起名为塔尔-明雅图尔。这些伊甸人从此被叫做努门诺尔人,或是杜内丹人(辛达语中意为“西方人类”)。努门诺尔王国国力稳步上升,杜内丹人成为阿尔达所有人类中最为高等尊贵的一支。早年间,杜内丹人还一直与中洲精灵一族结为盟友,齐心协力对付魔苟斯的仆从索隆。[15]

随着西方人类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对幸福的追求,他们开始憎恨人类的赠礼——死亡。他们希望能向精灵那样永生不朽,一直享受他们自己的财产。大部分努门诺尔人,包括王室,都开始厌恶维拉,公开反对维拉禁止他们西行超过努门诺尔的范围或者进入维林诺。努门诺尔人也开始逐渐反感精灵在他们王国的影响。第二纪元2899年,努门诺尔第二十代君主阿尔-阿督那霍尔首次以阿督耐克语为自己命名,不再以维林诺精灵的昆雅语为名。[15]

在他们反叛的初期,努门诺尔人分裂为两派:一派是忠王派,有国王和多数民众的支持。他们希望得到永生,并与维拉的忠诚关系断绝。忠王派同时也希望断绝与精灵的来往,他们更热衷使用阿督耐克语作为官方语言,甚至到最后发展到严惩讲精灵语的任何人。受到迫害的少数派——“忠贞派”在努门诺尔最西边省份的安督尼依亲王的带领下,继续向维拉效忠。他们也同时尽力维护与精灵的关系。

第二纪元末,索隆被推翻,阿尔-法拉宗骄傲自大,把索隆当做阶下囚带回了努门诺尔。不久后,索隆成功蛊惑了国王,成为国王的首要谋士。索隆欺骗国王,谎称只要占领不死之地,便可拥有永恒的生命。最终国王听进了他的建议,而努门诺尔这个西方人类的岛屿也得到惩罚,沉入大海。只有忠贞派存活下来。忠贞派来到中洲后,建立了两个姊妹国——阿尔诺刚铎[19]

黑努门诺尔人哈拉德人

当努门诺尔沉没时,忠贞派不是唯一逃到中洲的努门诺尔人。早在那之前,努门诺尔便发展了海上力量,在中洲建立数个殖民地。第二纪元两千年时,大批人类离开了努门诺尔这个人口密集的岛屿。许多忠王派开始在中洲定居,为的是征服更多的土地;忠贞派也同样如此,不过他们是因为国王的迫害而迁居。忠贞派居住在佩拉基尔,而忠王派统治着南部的乌姆巴尔港口和其他殖民地。也是在此时期,索隆从这些殖民地挑选出了几个成为戒灵的人选。努门诺尔沉没后,忠王派成为现在熟知的黑努门诺尔人,他们仍旧对忠贞派的人满怀敌意。第三纪元933年,刚铎最终征服黑努门诺尔人的要塞乌姆巴尔。[20]

而在乌姆巴尔的远东地区还有生活着一支人类族群——哈拉德人或叫南蛮子。他们肤色黝黑,骑着毛象猛犸来打仗。他们同样对刚铎满怀敌意,即使第三纪元1050年[20]哈尔门达奇尔征服之后。

到了魔戒大战时期,刚铎日渐衰落的势力已经无法抑制乌姆巴尔和哈拉德的势力,他们逐步发展为南部的一个威胁。许多哈拉德人在战争中协助索隆对抗刚铎。

另见:南蛮子

东来者东夷

大部分加入魔苟斯和索隆作战的人类是来自鲁恩内海地区的东来者。一些东来者则向在贝烈瑞安德的精灵王国效力,其中便有玻尔和他的儿子们,以及“黑肤”乌方和他的儿子们。而后在泪雨之战中,精灵才知道他们犯了一个多么重大的错误——乌方和他的部落倒戈向魔苟斯,而玻尔和他的儿子们则在埃尔达一方英勇捐躯。[9]

魔苟斯被打败后,索隆扩大其在东来者中的影响。虽然索隆在后来第二纪元末的最后联盟大战中依旧败北,东夷仍然是第一个入侵刚铎的敌对势力(第三纪元492年)。他们被国王罗门达奇尔一世彻底击败,但是541年卷土重来,作为复仇杀死了罗门达奇尔。[20] 他的儿子图伦拔为父报仇,赢回了东边的领土。

接下来的数个世纪中,刚铎始终左右着东夷的力量。第三纪元第十二世纪,刚铎的实力开始减弱,东夷一举占领安都因河东岸所有的土地,除却伊希利恩和刚铎被击垮的盟友——北方人类

在第三纪元,东夷分为数个部落,诸如战车民巴尔寇斯人等。战车民是东夷的同盟之一,活跃于第三纪元1856年 - 1944年间。许多年来,他们都是刚铎的心腹大患,直到埃雅尼尔二世于1944年将他们彻底击垮。[20]

第三纪元2050年,刚铎王朝覆灭后,东夷开始重新组织势力,其中巴尔寇斯人是他们中最凶猛的一支。第三纪元2510年[20],他们再度入侵刚铎,占领了卡伦纳松的大部分土地。后来在伊奥希奥德的援助下,巴尔寇斯人才被击败。

魔戒大战的佩兰诺平野之战中,东夷是索隆所部署的最凶猛的战士。

另注

在英文中两者皆写作Easterlings,但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群体,故而译者作出了区分。

  • 东来者指第一纪元,在骤火之战后的时期进入贝烈瑞安德的人类,在泪雨之战中为正邪双方作战,后被魔苟斯赐予希斯路姆为居住地,他们在该地欺压哈多的族人余部。在希斯路姆被称为“入侵者”。
  • 东夷指第三纪元,对数波从中洲东部地区侵袭刚铎的人类的统称。

北方人类

第一纪元居住在蓝色山脉和迷雾山脉以东的人类并没有皆被魔苟斯或索隆所蛊惑。在愤怒之战后,他们加入到无意前往努门诺尔的伊甸人当中去。生活在大绿林罗瓦尼安其他区域的北方人类对杜内丹人非常友好,他们之间有着亲缘关系,所以后来很多人成为刚铎的臣民。居住在河谷城埃斯加洛斯的也属于北方人类,同样地,还包括黑森林林中居民,以及出名的伊奥希奥德,后来称为洛希尔人驭马者

黑蛮地人德鲁伊甸人

埃兰迪尔建立阿尔诺王国后,它的领土很快扩张到灰水河一岸;而刚铎也同样将疆域向北扩张到埃奈德地区。在埃奈德地区和明希瑞亚斯居住着哈烈丝家族的后裔,被称作黑蛮地人。他们生活在覆盖大片埃利阿多的森林之中。第二纪元时,努门诺尔人为了制造船只而开始大量砍伐树木,这成为黑蛮地人对他们怀有敌意的开端。黑蛮地人后来又成为洛汗的棘手之敌,因为他们认为是洛希尔人夺走了他们的土地。黑蛮地人是洛希尔人给他们取的名字,因为他们肤色深暗、发色黝黑。[21]

正因为对洛希尔人的仇视,黑蛮地人在魔戒大战中成为萨茹曼的爪牙,在号角堡之战中迎击驭马者。

另一支则叫作野人。他们身形矮小且佝偻,人口稀少,和其他人类相比寿命要短上很多。第一纪元时,他们和哈烈丝家族一起生活,故精灵将他们看作伊甸人中的一支,称为德鲁伊甸人(德鲁是他们的自称,加上伊甸人而构成该词)。

直到第三纪元末,仍有部分野人生活在德鲁阿丹森林中。他们用荼毒的箭矢击退奥克,在佩兰诺平野之战中援助洛希尔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四纪元,埃莱萨王将德鲁阿丹森林“永久”赐予德鲁伊甸人。[22]

霍比特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霍比特人属于人类的一支,而非独立的物种。关于霍比特人的起源无人知晓;他们第一次出现在其他人类的记载中已是第三纪元中期。

人类的命运

人类还拥有他们独有的人类的赠礼——必死之命。精灵是永生不朽的,甚至他们的肉体被杀害,灵魂仍徘徊在宇宙中,前往曼督斯的殿堂,等待他们被释放或直到世界终结。精灵被这世界束缚在一起,直到终结。当人类死后,他们将从阿尔达,从宇宙的束缚中释放,远离喧嚣尘世。伊露维塔还赠与人类塑造未来,决定自己命运的自由,不受爱努的大乐章所限。[23] 然而,魔苟斯的谎言令人类对命运感到害怕,他们将死亡视作末日,而非馈赠。

语言

详情请参阅分类:人类语言

名字与语源

精灵对于人类一族的称呼富有诗意,意指他们后来者的身份以及必死命运。在昆雅语中,他们多称人类为阿塔尼,意为“第二支子民”(精灵为第一支)。其他别称还包括“希尔多”(后生儿女次生儿女)、“次生者”阿帕诺纳、“伊露维塔年轻的儿女”、“异乡人”和“篡夺者”[2](因为他们继精灵后再度支配阿尔达)。辛达语中为EphedinEphedrim(意为后生儿女)。[24]

其他别名还有“必死者”费瑞玛、“病弱者”恩格瓦、“自我诅咒的”和“访客”[2],因为他们的命运位于阿尔达之外。

还有些别称是精灵用来与人类作出区分的,如“难以揣测的”、“笨手笨脚的”、“惧怕黑夜的”和“太阳的儿女”(因为他们随着太阳首度升起而苏醒)。[2]

霍比特人管他们叫大种人,尤其是在布理

昆雅语中的“阿塔尼”和辛达语中的“伊甸人”属于同源词。伊甸人后不再指种族,而单单指第第一纪元中协助精灵对抗魔苟斯的贝烈瑞安德人类。

托尔金特意用“Man”和“Mannish”来替代早期魔戒手稿中的“human”一词。[25] 有人解释这是因为托尔金更倾向于使用“Man”和“Mannish”这样纯粹的日耳曼语词根的词汇,而不是由拉丁语派生来的“Human”一词(拉丁语中为homo)。[26] 这种用法同样体现古日耳曼语的习惯:“Man”一词最初单指人类这一种族,而不涵括指代男性性别。现今的日耳曼语系下的语言还都保留这一用法。(如德语中Menschen单指人类)[27]

引用与注释

  1. 1.0 1.1 未完的传说第四辑-第一章,德鲁伊甸人。
  2. 2.0 2.1 2.2 2.3 2.4 2.5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二章,人类。
  3. 3.0 3.1 精灵宝钻创世录
  4.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Morgoth's RingPart Four: Athrabeth Finrod ah Andreth
  5. 5.0 5.1 5.2 5.3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I-The Peoples of Middle-earthPart Two: Late Writings, X. Of Dwarves and Men
  6. 6.0 6.1 6.2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七章,人类来到西边。
  7.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八章,贝烈瑞安德的覆毁与芬国昐的陨落。
  8.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十九章,贝伦与露西恩。
  9. 9.0 9.1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二十章,第五战役——尼尔耐斯·阿诺迪亚德。
  10.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二十四章,埃雅仁迪尔的远航与愤怒之战。
  11. 未完的传说第二辑-第一章,努门诺尔岛国概况。
  12. 未完的传说第二辑-第二章,阿勒达瑞安与埃仁迪丝。
  13. 13.0 13.1 精灵宝钻魔戒与第三纪元
  14. 14.0 14.1 14.2 未完的传说第二辑-第四章,加拉德瑞尔与凯勒博恩的历史。
  15. 15.0 15.1 15.2 15.3 15.4 精灵宝钻努门诺尔沦亡史
  16. 16.0 16.1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六-第一篇,第三纪元的语言与种族。
  17.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I-The Peoples of Middle-earthPart Four: Unfinished Tales, XVII. Tal-Elmar
  18. 未完的传说第二辑-第三章,埃尔洛斯一脉:努门诺尔诸王。
  19.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一 列王纪事-第一篇,努门诺尔诸王。
  20. 20.0 20.1 20.2 20.3 20.4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二 编年史略(西部地区的编年史)。第三纪元
  21. 魔戒III-王者归来附录六-第一篇,第三纪元的语言与种族。人类
  22. 魔戒III-王者归来卷VI-第六章,离别众人。
  23. 精灵宝钻精灵宝钻征战史-第一章,天地之初,万物之始。
  24.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The War of the JewelsPart Four: Quendi and Eldar
  25. 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ume XII-The Peoples of Middle-earth,2。61页
  26. Peter Gilliver, Edmund Weiner and Jeremy Marshall, The Ring of Words: Tolkien and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pp. 156-8
  27.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entry man
本词条部分内容来自 Tolkien GatewayMen 词条。本维基基于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分享其内容。